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人隐私大过天

(2014-10-14 07:08:47)
标签:

杂谈

      不少人说,到医院就没隐私了。事实确实如此,在必要的诊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表现进行询查,不但关心发病期间现病史的来龙去脉,也会详细了解既往历史,这包括个人史(出生地及长期居留地,生活习惯及有无烟、酒、药物等嗜好,职业与工作条件及有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有无冶游史)、婚育史(婚姻状况、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有无子女等)、月经史(初潮年龄、行经期天数 、间隔天数、末次月经时间或闭经年龄,月经量、痛经及生育等情况)及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健康状况,有无与患者类似疾病,有无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这还只是问诊部分,接下来的体格检查更得从头到脚查个遍,同时根据症状体征结合医生判断进行一些相关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所有收集到的信息,会统一记录在案,以前是纸质病历,现在不少地方已经推广电子病历。换句话说,还没开始动真格的,病人已经觉得自己在主管医生面前是透明人,那句“倘若隐瞒病情而延误诊治则后果自负”的大帽子谁都戴不起,但心里面,多少会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这里特指国内)。


       从医生角度看,病人交到我们手里的这些,不仅可能是从来不曾对他人道来的大量隐私,也是他们对我们满满的信任。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妥善保管好这些加密信息,这不仅涉及医学伦理道德和专业素养,也涉及到法律层面的范畴。只有病人有权决定可传播范围大小。无论出于医疗、教学、科研目的,当需要使用这些资料,就必须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告知,同时取得对方授权同意,并尽力保护内容不外泄。不要说女明星不希望自己去某整形医院或妇科诊所的事情暴露出来,就连我们平头老百姓也不喜欢周边所有人谈论自己镶了几颗烤瓷牙。如果全兜出去,医院成了大筛子彻底抖光,以后谁还敢来?


      在国内,大家对隐私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对触犯隐私的行为既没有告诫也没有太多惩罚,甚至受侵害者自身都不一定认识到其危害,这直接导致人肉搜索泛滥成灾,个人信息四处张贴贩售。我相信医务人员在保护隐私方面的整体素质还是非常高的,毕竟,在希波克拉底誓言里就有一句“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会主动向外爆料的不敢说完全没有,但应是极少部分。很多时候发生在不经意间。不少同行在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时因媒体采编需要而“无意中”将病人信息告知天下。要知道,一旦消息到了互联网,就永远无法删除。还有些时候,有医生出于好意想帮助困难病患家庭进行募捐,就一五一十地把病情细节透露出去,尽管会得到社会积极回应和支持,但在病人授权的可控范围内,还是要尽量压缩,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这些比较负面的消息会不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当病人重新回到社会在招工、求职、恋爱方面产生阻力。还有一类,则是有些年轻医生或是刚刚步入实习的医学生,面对神秘高深的医院,穿上传说中的手术服,走进高级手术室里,会忍不住偷偷带手机进行自拍并发布到社交网络上。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下级医生。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病人对自身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他们对每个细节都非常小心。比如我们从肠癌患者已经切除下来的含癌组织取其中一小块进行研究也要取得患方许可,尽管这部分已经离开其身体。患者病情必须告知本人(国内多年前也已开始实施,但执行力度待提升),由他们决定转告家属。因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比如老人并未告诉子女实情,而家属中的老二从医生那里得知他父亲已是晚期,故主动照顾,而老大老三因不知详情而只做一般探视,这直接导致遗产分配不均。对患者雇主或相关保险公司,院方更不可未经许可随意透露病人详情,这弄不好行医执照也会赔上。在台湾许多医院的走廊、电梯、餐厅、厕所里到处招贴的不是“请勿吸烟”,而是“请勿谈论病人任何资料”。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竭力捍卫病人隐私呢?因为现代医学对于治疗的理念是包含身体、心理、社会三位一体。我们要尽我们所学所能去帮助那些患者,与疾病抗争,这是狭义上针对身体的诊治。我们更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在心理上的建设以及后续面对社会的信心给予有力支持。如果他们因隐私泄露而陷入困局,我们是有一定的连带责任。


      是的,面对有些惨淡的医疗环境,说这话是有些理想化的乌托邦。但我想强调的是,作为医者,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为何而出发,不要因为走了太远而忘记初心。我们要有冷静专注淡定行医的本分,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不要太急功近利。病人隐私大过天,任何消费自己或是消费他人,都是侵害别人隐私、透支自己名誉,都是和我们治病救人的初衷相违背,损人不利己,亦徒增笑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