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拱门(Gateway
Arch)位于密苏里州,坐落在密西西比河的西岸,是一座风格独具的纪念碑式建筑,当年去往西部淘金的人们由密西西比河上岸后从这里再次出发,走过它便意味着进入美国西部大地,所以大拱门也被称为
“通向西部之门”,它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它的设计者是埃罗.塞里南,一位1923年移民到美国的芬兰人,而这座建筑的构思最早起始于1947年,遗憾的是没等他到“大拱门”剪彩,于1961年因脑瘤去世。
大拱门于1964年动工,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在1965年的10月28日即建成竣工。拱门高达630英尺,相当于192米,拱门系用不锈钢钢板制成的圆弧造型,其横向跨度也是192米,和高度完全一样。人们在几英里之外便可望见其雄姿,它恰似一道长虹飞架于大地之上,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令人震撼不已。
在圣路易斯停留的主要目的地就是为了大拱门。清晨,发现外面在下雨,雨势很大。在酒店吃过早餐,我们按计划冒着雨前往向往已久的“西进之门”——大拱门。
远远地可以看见大拱门,在阴雨中它发着幽幽的银色金属光泽,给人以刚毅遒劲之美。
大拱门下正在施工,据说要建一座公园。
雨水使得密西西比河水暴涨,当我们来到大拱门附近时因为雨急风大被告知上午不开放。当时的失望心情真的无以言表,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此多做停留,也许会因此而错过。
来到美国的父亲河——密西西比河,鞠一捧河水在水中,一位中国父亲和美国父亲河来一次水乳交融。
当时在网上买的联票,参观项目为大拱门和老法院。
无奈只能参观老法院了(后续我会专门写一篇相关的博文)。等我们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参观完博物馆走出大门时,发现外面已经是雨过风停,太阳从云缝中露出了笑脸,已经是晴空万里了。
大拱门此时犹如横亘于天际的一道彩虹, 分外的唯美壮观。
询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大拱门重新开放了!我们的心情瞬间也如这晴后的天空掠过一道彩虹,充满惊喜。
带着无比的幸运之情奔向大拱门。
一路上抓拍这各个角度的拱门倩影。
终于来到拱门的参观入口。

站在拱门的正下方,抬头仰望拱顶,大拱门犹如一道飞虹直冲云霄。
大拱门每天可接待游客6400人,进门的安检很严格。
拱门底部有升降电梯,游客乘坐斗式升降电梯到达拱顶部——630英尺处。
如果沿楼梯攀登,则需要爬1076个台阶。
升降电梯是当时运送施工人员用的。
升降梯大约有10个左右。
电梯间空间独立,门上有相应的编号,排队的时候服务人员会告诉你乘坐的电梯的编号。
升降电梯有些像太空舱似,一个电梯只能坐5个人,速度很慢,其不是直上直下的运行方式,而是螺旋上升方式。
在等电梯等时候可以看打在墙壁上的投影小片,是介绍美国的西部开发史和大拱门的建设过程。
要想尽情的欣赏窗外的美景——严格说是窗下美景,你必须克服恐高症,控制住瑟瑟发抖的双腿。
其实高层建筑的设计在解决地基问题后,最难解决的设计问题应该是抗风阻和避雷。风阻处理不好就不能有效的控制高空风力对建筑物产生的晃动在结构承受的范围内,从而使得建筑结构受损解体;而避雷问题不能解决同样也会使得高层建筑物因为雷电袭击而损毁。
据说根据设计要求,大拱门顶端的正常摆动幅度可在46公分之内,但据科学家计算,“大拱门”即使遇到时速80公里的大风,其摆动幅度也仅有5公分。另外,由于整个拱门是用不锈钢建成的,因此每年都会遭到数百次雷电的袭击,这也创造了超高建筑物被雷电击中的最高纪录,但由于拱门有非常先进的避雷电系统,至今没有任何地方损坏或人员伤亡。
我们那天登上拱顶后,老天又变脸了,风起云涌后又是倾盆大雨,每个人都会感到脚下在颤动,摆动幅度很大,行走踉跄,紧张气氛开始弥漫。
在两米多宽的拱门顶部内,每侧各有16个小窗户,可以观景。
作为建筑从业者,我和女儿都还算镇静,可是先生还是很紧张,催出我快些拍照。
脚下就是风光秀丽的密西西比河,它宛如一条玉带从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拱门脚下流过。
空中俯瞰老法院全景,鹤立鸡群的感觉。
地面的景色犹如一个缩小的沙盘。
远处的体育馆。
据说晴天时游客用肉眼就可看到圣路易斯市的全貌和48公里外的伊利诺伊州。
西部开拓博物馆(The
Museum of Westward Expansion)位于大拱门的地下室。
这是大拱门建筑的立体模型,后面的墙是当时参与大拱门工程的建筑者,包括捐助者和工程师。
从这个模型你可以看出大拱门建设的施工方式:它是从两面同时施工,在空中交汇,这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严格的施工偏差控制,否者在空中就没有办法对接了。空中的对接点就是拱门最高处的一个钢构件,可以想象当时最后一个焊件焊接时的时刻是多么激动人心。
女儿发现其中参与建设的还有唯一的一位女工程师。
你也可以通过展馆的电视滚动播出的视频看到这尽心动魄的一幕。
大拱门是一座美国精神的丰碑,是美国开拓与创造精神的象征。
从大雨到晴空万里,峰回路转,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让我们得尝心愿登上630英尺,高瞻远瞩。
再次回到地面,站在这座宏伟的大拱门纪念碑下,抚摸它坚冷的外壁,感受不屈不挠的开拓者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