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和浩特——青冢

(2011-11-03 20:50:10)
标签:

王昭君

南郡

匈奴

呼韩邪单于

昭君墓

分类: 天南海北

    呼和浩特别名青城。两千年前,在这个草色青青,牛羊成群的地方,曾经来过一位汉朝的大美人,她大胆请缨,自愿远嫁千里之外的匈奴呼韩邪单于,把她的美好年华献给了这片大漠,死后被葬在青城南9公里大黑河南岸,她就是被蒙汉两族人民世代尊崇的王昭君,她的墓被称为青冢。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仇兆鳌注:“边地多白草, 昭君冢独青。” 后人遂将昭君墓称为青冢。到青城怎能不拜谒青冢呢?十月二十二日的清晨,我和先生驱车前往。那天早晨的天阴沉沉的,心也沉甸甸的。 

 

呼和浩特——青冢

昭君博物馆的大门

  

    昭君墓,蒙古语称“特木儿乌尔虎”,意为“铁垒”,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昭君的衣冠墓。

 

呼和浩特——青冢
这是博物馆大门对面的嫱云浮雕,再现了昭君出塞的盛大吉祥场面


呼和浩特——青冢 大门右侧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墓碑名


呼和浩特——青冢 整个陵园是按照中国传统的陵园布置。沿着博物馆的中轴线——神道走下去,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标志建筑是1963年10月,董必武同志在呼和浩特市参观昭君墓后,赋诗《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呼和浩特——青冢
第二个标志建筑是王昭君的石雕像


呼和浩特——青冢

这就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


呼和浩特——青冢  第三个标志建筑是上书“青冢”的石牌坊


呼和浩特——青冢

第四个标志建筑是和亲青铜像,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在前往大漠深处的路上


呼和浩特——青冢  第五个标志建筑是墓碑亭,对称的两个亭子中各立着一块石碑,分别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王昭君之墓”

 

    拾阶而上,土夯的山包——青冢就在眼前。墓的左右有台阶,可以一直到达墓顶。

 

呼和浩特——青冢
这是山腰间的上香祭奠的地方,香火不断,看来昭君并未被遗忘


呼和浩特——青冢  第六个标志建筑是墓志铭


呼和浩特——青冢  这是墓志碑的两面,一面刻着“大德”,一面是昭君像,衣闕飘飘,雍容华贵

 

呼和浩特——青冢
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那里山清水秀。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进宫。一晃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有的说是她没有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因此被丑化,其实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内外交困的汉元帝真的无暇后宫。

   

呼和浩特——青冢
昭君故里园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不甘心做白头宫女、也再不想用《五更哀怨曲》打发自己的青春时光的王昭君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于是成就了名垂青史的“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记载了这件事,尤以《后汉书》中的记载绘声绘色:“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文中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非常传神,昭君之美跃然纸上。


呼和浩特——青冢  和亲园


呼和浩特——青冢
和亲园里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的塑像

 

呼和浩特——青冢
单于大帐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婚后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据有关考证,昭君出塞前,匈奴和汉廷之间已经有了20余年的停战,而出塞后,又使得这种和平局面再延续50余年。这后50余年,汉匈之间更是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景象,不能说与旨在消弭战乱、平消纷争的“昭君出塞”没有关联。史学家翦伯赞在游览了昭君墓后也曾赋诗赞美说:“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呼和浩特——青冢
青冢藏墨室

 

    公主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代,到汉朝时更是用到了极致。
    汉朝和亲列表: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5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
  前103年,汉武帝宗女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岑陬、翁归靡
  前33年, 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有人因其美丽,而悲其远行;有人因其不宠,而幸其出汉;站在封建帝王的角度上看,你不能否认那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随着一代佳丽王昭君倩影逝去,匈奴也退出人类历史的舞台。  
  

呼和浩特——青冢
站在青冢之上回望陵园
 

    十月末的青城,已经是初冬,万物萧瑟。当我要离开的时候,天突然放晴了,蓝天白云,心情也为之豁然开朗。

 

    站在青冢遥望远方,想着那个两千年前的一个后宫弱女子,自己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其胸怀一定非常人所比。其美已不止停留在花容月貌,其德行之美将流芳千古,正如墓志铭上所书的“大德”两个字是对其一生的最好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