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住你的名字

(2020-01-02 07:50:41)

我越来越喜欢我女儿了,我是说,随着她的“自我”逐日发育成熟,我可以越来越多的把她还给她自己。她思考和意志的硬度越来越大,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平等地相爱。而不是一个主人对软萌的小宠物,也不是一个智者在完成他的教学作品,更不是一个狱警在监管家庭的囚徒。大家开心做朋友就好了。


我妈没有什么高学历,但她本能地懂得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哪怕是对孩子……而我又无意中沿袭了我妈和我的相处模式。我们的家庭氛围,是这样的:


话说几周前,每次开车棚,都听到一只野猫敌意的低吼,我怕它从它所据的高空跳下来抓伤小朋友,就此召开家庭会议。 小朋友思路清楚,反应很快,她一听完就说:“很简单,这事是因为外婆的囤积癖造成的,纸箱一个又一个,摞得高高的,猫就来做窝,想解决的话,扔了箱子就行”,我说天冷了,大猫挺可怜,但我又没法让它有产权意识,明白这车棚是我们家买的。皮皮很理性,无奈地说要么它流落街头,要么你承受恐惧,只能二选一。最后,我妈找了个折中方案,把箱子开口换了个方向,背面对车棚内部,开口对通风口,上层空间归它,下方归我们。这下人猫相安无事、相忘于江湖了……圆满解决,散会。


我和我妈聊着孩子的成长,我妈看看我说:“你也是很早熟的,自小就很有主见,所以你十几岁时,妈妈就事事和你商量”——想来人格成因不外乎:先天和后天。天性个性强、爱独立思考,后天,是因为我们都生长在我妈身边,我妈是个特别尊重个人自主意志,喜欢让别人自己拿主意的人。


对他人的角色设定,本身就能起到鼓励或打击的作用:你把孩子当大人,在这种积极角色暗示之下,她就会越来越成熟,你把她低矮化、幼稚化,总是以经验垫高的智力优越感去发布教诲,孩子的自我,就会被不断的侵蚀、瓦解、发育不良,最后被彻底摧毁,一个自我沦丧的人,就像死掉根系一样的树一样……这世界上有种可怕的隐形伤害,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那些特别强势而富管控欲的人身边,常常会有孱弱颓废的孩子,就是这个原因(此原理,在各类关系中皆适用,朋友、恋人也一样)。


方法错误的“为你好”,比恶意伤害的人,只怕还多些,(就像一个医生,在误诊之后还热情万分地大量开药)。最麻烦的是:难以处理——你推开他吧,伤人,不推开吧,很快要被他压死了,伤己。


她很小的时候,有个老师常打击她,很久以后,她才无意中提起,我心如刀绞,问她怎么不早告诉我?她说我不想你难过。很多年前,她也被人欺负,她就拼命学习,提高成绩,平时小心地避让那个人,她说老师喜欢好学生,就有一种庇护作用(那个孩子专门捡成绩差、老师讨厌、也被同学孤立的弱势群体来欺负),然后,小朋友又说那样的人无视就行,免得消耗自己。我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她说你又能怎么办?无非多个伤心的人而已,没必要,我自己能处理……我想着那么小的孩子,一点点消化掉伤心,控制着情绪不流露,慢慢想出办法与人周旋,单枪匹马地应对着这个世界对她的伤害——独立是双刃的,不仅是享受自由,更是自律和自理。念及这些,我又心疼,又钦佩。


专为家长所用的“教育”这个词,实在是有点自恃,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有时大人都比不上。小朋友小时候去爷爷家玩,过了半天,叔叔才发现电视里在放大人看的时事新闻,赶紧让她跳台到动画片,小朋友拿到遥控器,第一件事是降音,怕打扰大人聊天,上高铁开ipad也是马上戴耳机,免得噪音扰人……这类事太微末了,也太多了。但细想起来,我总觉得微微地感动。


有次,她白天跑了长跑,晚上对我说:“跑的快的人聚在一个方队,慢的是另外一个,我落在中间,身边无人,可以尽情思考,觉得孤独而自由,心里非常快乐,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我说我懂,我说:“有个日本叔叔专门写过这个,下次给你看看《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我突然为她自我的成长而深深地感动——不是作为母亲,而是作为每一个孤独而自由的人类,像大洋深处、涌浪中的鲸鱼一样,那冰冷触肤又无比清旷的咸味空气啊,另外一个人,她也呼吸到了,明白了。


如果说有什么育儿目标的话,我希望她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个体面目模糊的一群人:从小被主流价值观压制成型,个人思考溶解在集体意志中,流水线批量生产,挤名校、名企、奔向成功人士,最后连找的伴侣都是可以预计的,也就是成功人士都会找的那种类型在差不多的条件范围内,这个人也可以是别人,只要吻合供求平衡点就行。


而“人”,应该是眉目清晰、忠于本心的,一个一个的人。爱,也是这一个人去爱另外一个人我作为她的朋友,我能做的,不外是说出,并且反复提点小朋友,象《千与千寻》里的白龙对小千说的:“不要忘记你的名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