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话说中国向来有归隐田园,寄情草木的传统,以此作为修炼心灵的方式。古人与我们已是烟尘久远,就说说近代的吧。民国作家周瘦鸥,其实也精于花草种植。他用稿费积蓄买了一个园子,栽有奇花异树,素心腊梅、天竹、白丁香、垂丝海棠、玉桂树等。他写过一本《花语》,文人的笔法工雅加怡情养性,实乃中国园艺文学之发端。还有恰佩克。他写过一个很有名的园丁日记《园丁的一年》,说园丁可不是闻闻玫瑰的香味而已,他是要历经四季的艰辛,从春天的积肥,收集尿肥,鸟粪,烂叶子,蟹壳,贝壳灰,死猫开始,到夏天不能出游,守着植物浇水,一直到冬天,万物凋零,园丁最大的享受就在在暖炉边看植物商品目录,准备订购来年种植的花草。
还是说回身边的人吧,我有个朋友小C,是在山区经营茶叶生意的,平时收茶,炒茶,卖茶,闲时则去相熟的寺庙找老僧人聊天,听道长吹箫,冬天到庵里看梅花,有市集时就去赶集,晚上翻翻古书,试试新茶,“茶烟轻扬落花风“,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古诗词里才有的唯美意境,对她,是日常生活。还有小曹,她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卫星城市,翻译小说,教教中文课,其他的时间都用来收拾她的小花园。看她们拍的照,写的文,都能感觉到静气的弥漫。
这种田园生活,远观固然有诗情及美感,但当它与现实接轨的时候,会有操作层面上的麻烦么?水电煤气,孩子受教育,人身安全等等,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毕竟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当代文明人,像梭罗那样抗着斧头去林中建屋,或是像女作家西莉亚一样带着孩子在孤岛上的那种生活方式,确实让人心有隐忧。
就此我去问了我的朋友小江,她生性热爱自由,曾?在欧洲住过一年,旅居比利牛斯山?,住在有四百年?史的老房子?,夏夜就去躺在地中海?看星星,冬季白天上山滑雪。回国后她先是去了深圳,不习惯,辗转到了云南。在她的影集里,全是大理的朝霞,流云,花开,院墙上不惧人的小狗,孩子红彤彤的小脸。她要让孩子在大理长大,常常背着她上山。孩子的眼眸里,是和城市小孩完全不一样的,近乎小动物的憨拙。
我想起我的小女儿,她只有五岁半,每天早出晚归的上幼儿园,课后还有幼小衔接的作业,为了入小学做必要的准备,周六得上一次兴趣班。我不忍心加重孩子的负担,但个体对抗教育体制是无力的,只能配合。我不由想起小江,她这样的把孩子几乎是放养在大自然里,不怕将来接轨困难,贻误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么?
小江告诉我,在大自然里走得多了,就?法??大城市?的生活,空?、?境、交通、消?、人?……各方面都不??。之前本?想呆在拉?,後?生了孩子,就?到大理,??相?西藏而言更?和,??自然和人文?境都更?合孩子成?。孩子在??生活首先是?身?健康更好,?外活?空?大,上山下海都方便,每天都可以看?天白?和星星……其次相?大城市而言,??的民???淳?,社?????,孩子也不?那?早熟。
小江喜欢的一段话也许是答案“?于人生,有??不同的?度----建造或耕耘。建造者???自己被困在?手?成的???。在收工的同?,生活也失去了意?。??耕耘者?要?受暴?雨的洗?,??季?的??,?乎?不歇息。耕耘者能?出彼此,因?他?知道,每一株植物的生命?程都包含著整?世界的成?。”(《少女布???修之旅》)。这些离开城市,不愿意自己的一生变成房奴苦役史的朋友,他们体验世界的方式,就是耕耘,融入,感受万物枯荣自守,生死无言的寂静,在这个过程中回味生命的涨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