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很多年前,在天涯博客上,一直看心岱的草木文。觉得她多识草木,又好读书,模糊的对她有了个知性植物达人的感觉。后来微博兴起,加了她关注,慢慢接近她的日常世界。她是个离职的主妇,孩子出国了,她有较多时间伺弄花草,并写了很多气质简静的植物笔记。结了集,书名叫“闲花帖”,“闲”乃文气,“花”乃文意,“贴”则让人想到古人短贴,用字清透,闲淡。
这本书写的全是植物,文章从零三年一直收录到一二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心岱每日观察,记录,心系植物。她的文章简素,用字也不奇崛,我最近密集的在看理论或学术书,脑子倦极时,就随手翻个几篇,正如清口小菜,怡养脾胃,清减肠道负担。
这本书里的植物,都很日常:生的日常,死的日常,美的日常,用的日常。心岱爱的花,倒不是昂贵的意义繁复的切花,而是街边,沟里,主要是家养的花,她的爱也淡泊宁静,比如黄花菜,她听说能吃就拿来煮汤,比如构树叶,她说小时候是顺手摘一片就拿它洗碗,又比如菖蒲,她在《枕草子》里看见清少纳言拿它夹在书里做书签,她也剪了一段放了一个夏天,秋天再去闻“果然还有淡淡的香气”----心岱的这个即时付诸实践,让植物与自己发生联系的神农精神,是很可爱的。
心岱的植物文,可以识物,玩美,还可以跟着学做菜,比如她写到的“炒南瓜藤”“黄花菜汤”,她很爱做菜,这个在微博上尤其近距离看的清晰。榨菜的原生模样,我最初就是在她的腌制图片里看到的,她特别想种藿香,因为喜欢吃藿香鱼头,她这种温热的生活气息,比纯粹格物考据的草木文,就多了人的体味。
心岱读的书也比较集中,多是文字清丽的古代笔记,还有近代的周作人,汪曾祺,邓云乡,钟叔河等人,这些人都长于闲趣,并不算小众文人,难得的倒是她的“留心”,凡是书中提到植物的段落她都能落下印象,并引用。张充和谈芍药,林斤澜的紫藤小院,都是书里一带而过的闲笔,偏她就有心记住。这点是很可佩的。
书是我读了电子版后写的推荐语,但纸书到手了,又看了遍,才觉得是真的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