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许渊冲版本的《包法利夫人》,里面写到包法利夫人站在楼梯拐角上看着赖昂,“她就站在楼梯高面。天慢慢的黑了”,第一次看时,就从这个“高面”上滑过去了,后来突然觉得有种碜牙的疙瘩感,异物入侵感,好象语感有点颠簸,回头一琢磨,是在平滑的官方汉语中嵌了“高面”这种方言的缘故,“高面”不是指高处,而是指上面,这个词大概属于淮扬宁镇一带的苏北语系,那就是徐方言,七大方言里并没有徐方言,它归属于广义的北方普通话。
也可能是南京话,南京话是安徽话的一个支流,那就是徽系,南京话之浑浊,之硬之板滞,堪比扬州话,山东话,河南话。语言好比软件配置,南京姑娘不如苏南姑娘那么甜和娇呢,一大半是输给了吴方言的软糯。再说回这本书,是南京译林版的,我突然想起猪头说的“译林的书好象妓女卖俏”,一般如果有选择的话,我也是买上海译文和人民文学版的,不是不想拥护地产品牌,可是译林的译功实在太没有说服力了,装帧也忒恶俗。不过,译林版的书常常可以看到南京方言。比如女主角突然觉得“雾数”,因为那个男人“真夹生”。“雾数”这个词,比较容易对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有过在梅雨季节生活经验的人解释,意指烦闷,压抑,杂事烦冗,心里不干净,小小的啮人的小龌龊,簇拥在那里,“夹生”好比是饭煮到一半,半生半熟,世故人情都不通达的意思。这种微妙的语境,真是难为南京话外围的读者了。
看过一本森欧外的《雁》,里面那个做外室的小玉,在出门的时候,看见“对过”走来了医学院的冈田。“对过”这个词还算是接近公共汉语语意的边缘方言,就是对面的意思,也不晓得为什么,我悄悄的,把这段话读来读去,因着这个词的缘故,突然和小说亲了起来,这个我倒是喜欢的。
也可能是南京话,南京话是安徽话的一个支流,那就是徽系,南京话之浑浊,之硬之板滞,堪比扬州话,山东话,河南话。语言好比软件配置,南京姑娘不如苏南姑娘那么甜和娇呢,一大半是输给了吴方言的软糯。再说回这本书,是南京译林版的,我突然想起猪头说的“译林的书好象妓女卖俏”,一般如果有选择的话,我也是买上海译文和人民文学版的,不是不想拥护地产品牌,可是译林的译功实在太没有说服力了,装帧也忒恶俗。不过,译林版的书常常可以看到南京方言。比如女主角突然觉得“雾数”,因为那个男人“真夹生”。“雾数”这个词,比较容易对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有过在梅雨季节生活经验的人解释,意指烦闷,压抑,杂事烦冗,心里不干净,小小的啮人的小龌龊,簇拥在那里,“夹生”好比是饭煮到一半,半生半熟,世故人情都不通达的意思。这种微妙的语境,真是难为南京话外围的读者了。
看过一本森欧外的《雁》,里面那个做外室的小玉,在出门的时候,看见“对过”走来了医学院的冈田。“对过”这个词还算是接近公共汉语语意的边缘方言,就是对面的意思,也不晓得为什么,我悄悄的,把这段话读来读去,因着这个词的缘故,突然和小说亲了起来,这个我倒是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