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人的痛苦,你能否理解

(2010-06-07 15:27:36)
标签:

杂谈

By 李伟

当了10年记者,第一次对采访对象发火。
那是在富士康南门外的一个小饭馆,用地沟油做的菜已经摆上桌子。我最后的采访对象是两个20出头的普通工人,也就是最基层的操作员,他们的流水线负责把钢板压成机箱。
当时已经晚上9点多了,他们才刚刚下班。把我激怒的原因是,这两个家伙很放肆的挑衅我的同事。我最后失去了耐心拍桌子走人。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陆晴在华强北站站在雨里打了半个小时的车,我头天半夜才赶到深圳,心理还在盘算着明天熬夜到几点才能交差。
他们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恶意,无非就是还没度过青春期的男生,想要在女孩儿面前张扬一把,开粗俗而不合时宜的玩笑。他们来自农村,家里都比较穷,最多上到中专。他们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一个月只能休息两天。干不好,会被线长辱骂、罚站,每个月拼死拼活只能有2000元的收入。脸上挂着不屑,其实内心敏感而自卑。

陆晴在广场上采访工人。一个女工说,流水线上工作时间长了,就希望零件往下掉,只有弯腰捡东西时才感到轻松。工人们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新来的吧。
老T比我大一岁,家在安徽农村。小时候家里穷,11岁才上小学,没钱买鞋穿,上的是三流大学,在老家一个月只能挣900。来到富士康干了8年,没有享受过一个双休日。他看了5边《赢在中国》,打算辞职,辞职前一定要感受一下周六不上班的愉快。 
平心而论,在珠三角众多工厂中富士康被很多打工者视为“天堂”。即使现在,富士康大门外还贴着很多“包进富士康”的小广告。它提供有空调的宿舍,每个月按时发工资,依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加班费,食堂供应每天11元的免费餐饮,员工可以免费洗衣,园区内有网吧、游泳池和篮球场。
但细究下来,这些“优势”很多都是劳动者天经地义的要求。并非富士康之优秀,而是其他工厂过于不堪。
同时,另一个事实是,最基础的普通劳动者只有通过每月100个小时以上的加班,才能获得2000元左右的薪水。流水线上“普工”的时薪只有5元多钱。
乌鸦站在猪背上,看的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富士康自杀事件的悲剧在于:一方面,全球化分工中,制造业难以改变处于食物链底层的状态;而另一方面,代工企业不愿意或难以为劳动者增加管理支出和工时成本。
这也许正是中国过去30年高速发展的代价之一。
我真的不知道富士康的或制造业的问题如何解决。但我知道很多评论者的偏见有多深,总是以自身的经验系统去理解另一个群体。何不食肉糜?你能理解别人的痛苦么?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职业不一定有很高的技巧,但是需要很强的同情心。但真正理解别人的痛苦,又是不可能的。

我另一个同事总是想搞清楚卢新为什么会跳楼。我觉得这是个徒劳的过程。十年前的5月,我们准备从大学毕业。我的一个同学Z突然从四教跳楼身亡。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小东门外,他穿着一身廉价的西服,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去面试找工作。后来发现,大家与Z的最后印象竟如此相似。

Z出事前几天还来我们宿舍找我们打游戏。后来他们系的老师整理遗物,竟然发现Z的柜子里有很多腐烂的食物。我们对Z的离开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我们都不理解他的痛苦吧。他跳楼前想要和一个上自习的女孩儿倾诉,但遭到拒绝。那也许是他最后的希望。Z的葬礼后,我们一圈人在一家小馆子吃饭,痛哭一场后,各奔东西。

离开广东时,手机报发来信息,富士康的员工工资涨了30%。他们的快乐也应该比我强烈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灾难种种
后一篇:少林,里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