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教育更多的可能性——《教育的情调》开营讲座笔记

分类: 化学专业成长 |
昨天聆听了常生龙院长的《看到教育更多的可能性》讲座,常院长分别从为什么要举办教师享读会,看到教育更多的可能性,教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一、全民阅读,教师先行。
教育部对阅读活动的要求: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八部门2023年3月联合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之所以特别强调教师的阅读,是因为:
第一、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教师不读书,培养不出会阅读的学生。教师阅读读的不仅仅是读教科书,而是除了教科书、教辅之外的。
第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现在很热门的10项工作,在10年前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所教的很多孩子再过5~10年的时候还在学校里,那么他将面对的是10年10年以后完全不知道的一些重大的一些研究的方向,重大的一些社会发展的一种机遇,你如何让他来进行选择,如何让他去面向未来?关键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平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当他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知道从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是培养他走向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给他走向未来的一把钥匙。
第三、信息对称导致的本领恐慌;阅读是我们面临的这个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本领恐慌的这种有效的钥匙。我们以前教师的教学工作基本上的学生的学习的主要的信息来源是通过教师通过教材来获得的。但是今天我们会发现呢,教师的讲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把握之间,这个整个的关系颠倒了,教师的所能够给学生提供的信息在很多时候呢,远远没有学生从网络上所获得的相关知识的信息要多,这样,带来了很多我们自己的本领的恐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靠阅读。通过大家的阅读,在我们的知识之间建立相关的联系。联系的知识,具有结构性的知识呢,都是我们教师的强项,但是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所不具备的,然后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第四、教育改革新形势的要求;我们现在有很多改革要求,例如双心双检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大概念的,这一个一个概念都叠加在一起向我们扑面而来。每天应接不暇。就是今天要做这样的一个课题,明天要说开这样一个公开课,这种忙得不亦乐乎,怎么能忙着忙着就会把自己的最基础的工作给丢失掉,那么要应对这个改革的形势,就要学会呢在不同的改革要求之间寻找一个共同点,那么这个就是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只要知道改革要求的一些内涵,知道他们这些内在的关联,然后才能做到这一点。
第五、让自身走向专业的有效路径;我们国家在2012年开始教育部门陆续颁布了相关学科的教师专业标准。对照这个标准,我们会发现,很多老师离专业的要求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我们要在今天的这样一个时代,要培养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发展,那么我们必须要让自己更加专业,确定在专业道路上走的走的更加稳健,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使自己做得更加稳健呢?这个重要的路径同样还是读书。
第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一点读书呢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看看就是像钟南山、于漪老师等这么大岁数了,思维的非常敏捷,能探讨一些改革最前沿的这个东西,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的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啊,在阅读的过程中呢,是自己的整个的精神的境界,思想境界呢,不断的获得一种提升。我们看到一些有很多院士、很多的专家,他们的寿命也很长,这些寿命长的原因也是因为它的阅读所带来的。
二、教育现象学的相关知识
阅读和实践,是看见教育更多可能性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第二,掌握阅读的方法;
主题阅读需要关注的三个要点:1)了解该领域的整体框架,借助权威的百科全书著作,了解这个领域的整体概貌;2)了解该领域的纵向发展图景,发展阶段的关键时间点、重要事件、代表性人物。3)找到要研究的点,探索其横向图景,所研究的主题的代表性人物,核心观点,实践路径等。例如:了解教育现象学的相关知识,《教育的情调》是经典之作。其作者马克斯·范梅南是教育现象学的重要开创者人之一。
三、影响阅读的三个因素:
态度 动机 自我概念
阅读态度大多是情感态度,是正面阅读体验的产物,源自将喜欢的事物与阅读联系起来的过程。
阅读的动机由两点组成:一是对结果所具价值的评估;二是对完成任务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
预期价值受阅读态度影响,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阅读特定文本的效用,文本之于社会关系的意义。人们期望自己能够成功阅读,这不仅基于阅读的自我效能感,也基于其他因素,如外部环境是否会打断或促进阅读。
自我概念:将自己视为读者一旦“读者”成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具有经常性和可行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强化阅读态度,也会以另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影响阅读行为。
当然,读得越多,自我概念中的“读者”部分就会越牢固。因为行为与自我认知是相互促进的。一旦“读者”成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具有经常性和可行性的活动。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将读书作为生活的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很重要
3)聚焦某一主题,开展专题阅读
4)优秀作品需要反复品读
5)汲取和输出是阅读的一体两翼,不可偏废
6)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体悟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