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置的好坏,决定课堂品质的优劣——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2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
一、什么是开放性问题?
读本书之前,以为没有固定答案,单一答案的问题就是开放性的问题。真正的开放性问题涉及人性、世界、宇宙等特定的主题。开放性问题与全局性理解并驾齐驱。它们都具有生活价值,在学习者,未来可能的生活里都十分重要。例如下面五个例子就是开放性问题的典型代表:
1.我们从哪里来?(可以从进化论、宗教、社会发展、神话传说等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2.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我们将到哪里去?(这需要我们更好地感知即将发生的事情:运用我们的推测、预言,甚至是志向,它们能够将我们带到目的地。)
4.和平与战争背后的力量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和平与战争?
5.我们如何才能解决基本的全球问题,例如贫困、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等?
孩子们问的“为什么”是科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问出“为什么”的前奏。孩子问的“怎么做”也是为工程师、政治家或工匠做准备。课堂教学中恰当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好奇心
二、开放性问题点燃创造力
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动机水平,今年都低于前一年。即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打压,好奇心在逐渐丧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传统课堂上重复性、无趣乏味的问题太多。每个孩子都应在老师的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这非常考验教师的设置开放性问题的能力。
书中P78列举的关于工业革命的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向读者揭示了开放性的问题具有什么特点,以及设置问题的范式:
问题一:“ 引发工业革命的3个因素分别是什么?”
像这样意味着只求一个确定答案的问题,或者说学生随手翻翻书唾手可得答案,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没有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就不是开放性的问题。直接导致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问题2: “你认为,引发工业革命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很明显,这个提问方式比第1种方式更具有引导性,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而是要我们思考,调动我们的主观意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不同见解,犹如在平静的湖中投入一个小石子,引起阵阵涟漪,这样的课堂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有课堂生成,充满活力的课堂,也是我们常说的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
问题3 “全世界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文明的成熟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也有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突出的科学成果甚至产生了大量巧妙的装置,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那些文明之中,而是出现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区呢?”
这个问题把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放在全世界的历史文明长河中探究,体现了开放性的问题涉及人性、世界、宇宙等特定主题,问题的答案不是确定的,更不是随手翻书唾手可得了,问题能激发、鼓舞我们去探究未知。问题3就集中体现了开放性问题的特点。
三、开放性问题的设置
如何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如果学生回答回顾性事实性问题过多,就会失去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因为创造性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需要经过激烈的课堂讨论、主动地参与项目,在挫折中思考问题、辨清方向、解决问题来获得。
开放性问题大致分为“应用和分析”性问题和“综合和评价”性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要有指向性,让学生知道是“要摘桃还是摘李”;要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对问题“层层抽丝剥茧”……结合初中化学教学,人教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设置以下问题:
1.河南省博物院青铜器众多,件件都是精品。我国西汉时期就记载有“曾青(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其原理为(
2.为探究Cu、Al、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使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试剂:A.铝片B.铁片 C.铜片 D.硫酸铜溶液 E.稀硫酸 F.硫酸铝溶液 G.硫酸亚铁溶液。请选择三种试剂设计一种方案(只考虑试剂间的相互反应),设计方案所选试剂为:(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课堂问题设置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绝不可能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节课都在那里“提问题—找答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要求,深入了解学情。从发展学生角度思量,设置高质量的引导性问题,尝试开放性问题,渗透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