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知识学习更要着眼核心素养——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2023-01-18 06:00:35)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关注知识学习更要着眼核心素养——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像自行车,能够带着我们到达某个目的地。当基础教育过于强调学业上取得的成就、对信息的掌握、对专业知识的精通时,我们就会失去明确的目的性,知识也像轮胎不够饱满(软胎)的自行车一样,很难带我们行驶到远方。有三类突出且重要的学习议题,阻挡了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之路学业成就了解性知识专业知识。 

一、树立科学评价观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学业成就差距知识方面的差距主要涉及“掌握特定的内容”,而不是“提供具有生活价值的内容”。相关性差距是指能力素养方面差距,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了某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否与学生今后可能面对的生活有关。

以地理学习为例,通常的地理知识包括各省的首府、主要河流等,这些知识称为描述性地理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来的地理信息是很好的,可以积累起来而且方便使用的学业成就。与因果推理性地理知识相对比即河流、海港、海洋、山脉、森林、湖泊和其他大型地貌的位置如何在过去及将来成为塑造历史的主要力量。这些因果推理性地理知识就是相关性差距。教育教学中要改变知识本位为育人本位,进行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

作为化学教师要逐步将考试换成评价树立科学评价观,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把那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测量出来改进终结性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基于证据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实现“教一学—评”一体化;深化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以评促教,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过度关注了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了解意味着只是在满足日常生活运用的水平上熟悉这些知识,而没有特别深入的理解。掌握大量信息固然很好,但是通过教的方式获得的信息很容易被遗忘。

 

儿童学习新知,需要经历一个反刍过程,即揣摩、体验和回味。儿童生产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的用知识。在认知目标分类体系中,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维度,其中前三个维度知识、理解应用对应低阶思维能力,后三个维度分析、综合和评价对应高阶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确实会喜欢在将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低阶思维能力的讲授和练习上,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内容有疏漏,凡是教材上提到的知识,总要花费一点儿时间给学生讲解;总是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反复说明,不厌其烦,总是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了解性知识。结果等到教学进人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内容时,就要下课了,从而忽略了知识内涵的掌握。而高阶思维因为比较复杂和综合,恰恰是最需要学生花费时间投入其中的。 我的课堂上就有学生这样,当问其什么是中和反应,他知道一点点但是当我想进一步问他中和反应的本质时,他就吞吞吐吐,我想这可能是现在的大信息风暴中,知识的内涵很有可能被淹没。关注知识学习更要着眼核心素养——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可以尝试的几种策略。首先,使用图形管理器连接概念:学生通过学习完成将一个概念连接到另一个概念的过程,可以将已经知道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或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连接概念并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其次,使用心灵电影 当要学习的概念很难时,鼓励学生在脑海中创作一部电影。教他们闭上眼睛,然后像看电影一样拍摄照片。这种高阶思维方式将真正帮助他们以强大而独特的方式理解。第三、教学生阐述答案; 高阶思维要求学生真正理解一个概念,而不是重复或记住它。鼓励学生阐述他们的答案,并谈论他们在学习什么。要求家长在家中加强这一点,也可以问一些正确的问题,使学生更详细地解释他们的答案,或者用更详细的回答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三、坚守儿童立场。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专业知识是传统教育中的最高追寻。希望掌握大量知识后,开始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或者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但基础教育应当塑造业余的专家,而非强求专业知识。业余的专家能够自信的、正确的、灵活的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

基础教育阶段多做杂家, 多花点时间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喜爱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各种复杂问题,例如当下中考、高考中的一些试题已经和当年的竞赛试题难度相当了,我们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不断给学生提供有难度的试题来训练他们的应试能力而没有考虑哪些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更实用、更有价值,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在教育中始终应该保留足够的空间,让渴望学习的学习者能够追寻自己内心的缪斯女神,并且鼓励迫切的学习者去发现自己的缪斯女神。”

 

常老师梳理出作者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对专业知识的痴迷,涉及到课程的设计问题;对信息的过度重视,涉及到课堂教学问题;对学业成就的畸形关注则涉及到评价问题;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构成了课程建设的全部内容

珀金斯教授借助图示对比描述了“教育的层级结构”和“教育的网状结构”,灵活的网状结构却能够以更具有拓展性和生成性的方式来接纳各种机会。但目前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关注迟钝的层级结构,很多教师是通过简单的自上而下式控制来确保教学秩序,教师教学生学,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的生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