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安吉古桥之万埭桥

标签:
万埭桥梅溪镇马村村湖州安吉古桥单孔石拱桥三人行 |
分类: 名特古桥 |
先前没有去过安吉,对它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名声在外的竹海上。此行在安吉共看了三座古桥,分别是最美石拱桥长丰桥和最美兼最大的平板桥浮塘桥,最后所看的万埭桥介绍是安吉境内最高大的石拱桥,正因为万埭桥的高大,不仅自身落得了“高桥”的俗称,连当地的自然村也以高桥来命名。可惜的也是最近刚刚进行了大修,万埭桥本体以及周围环境整治一新,欲重现沧桑古朴的古桥风貌尚需时日。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马村村高桥自然村的万埭桥

万埭桥为高大的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于浑泥港,但其所处位置似是一处河湾,加上平缓充盈的宽宽河水,不能走到桥下看古桥各部分的结构。万埭桥就在最近进行了维修,桥面全部翻新,连桥拱顶部也更换了拱券板,外观简直就是一座新桥了。

古桥上不见桥名,桥额处没有任何文字,周围也没有找到文保碑。

我们由浮塘桥来到万埭桥才一会就到,原来分别俗称为“高桥”和“平桥”的两座古桥同在梅溪镇的马村村,相距才不过一公里多的路。在万埭桥的西侧有一块刻着“高桥”二字的石碑,不知是指正对面的古桥呢,还是指已经到达了高桥自然村,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远远地就看到了修缮一新的万埭桥,尽管古桥得到了维修是一件好事,也是古桥长久存在的难免之事,但对我们古桥爱好者来说,长途赶来却看不到古朴风貌还是有一点失落感的。

万埭桥的南侧面。据网上资料介绍:万埭桥俗称高桥,位于梅溪镇马村村北,东西横跨浑泥港。桥东南侧是高桥自然村,桥以村为名。据清同治版《安吉县志》山川卷载:该桥建于明代,清康熙九年(1670年)安吉知州曹封祖重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州郭瀛复重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重修。该桥西端20米处立有1948年“重修万埭桥碑”。碑的一面记述了1948年为何重修此桥及捐资者姓名等,另一面则是乾隆二十六年重建内容。从字迹辨析,万埭桥是通杭嘉湖宁绍的重要桥梁。万埭桥为单孔石拱桥,花岗岩石质,全长37.6米、宽5.65米、通高9.40米。桥面微拱,由条石块规整铺筑。

万埭桥的北侧面。据网上资料介绍:高桥是安吉境内体量最大、拱圈最高、外观最美的单孔石拱桥。站在岸边看高桥,水面的拱形与水下的倒影,刚好形成一个圆,可见古人造桥工艺之精湛。坊间流传,高桥见证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从前有一位秀才路过高桥,看到桥跨溪如虹,倒影如月、古藤缠绕,夕阳下美景如画,诗兴大发,站在桥上高声吟诗:“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驱驰万国通。”对面绣楼内一位美丽姑娘听后,拍手称好,打开窗户赋诗一首:“吴越水云侨佳人,秋歌春韵总温馨;美如婵娟含清韵,好似仙子舞绮雯。”至此,花好月圆。赵新明今年60岁,曾担任高桥村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笔者,那时候,鄣吴、西亩等地的毛竹排都要经过高桥,再到梅溪。“水浅的时候,可以看见一块横着的石板,石板下面是很多木桩子。”赵新明说,造桥的石材叫苏州石,本地并没有,不知古人究竟是如何运来的?而且几百年了,桥没倒,水下的木桩也没有烂,“真是奇迹,古人真聪明。”

万埭桥的西堍,所有一切都是新的。

万埭桥的东堍,尚可见几根石望柱是原物。

万埭桥的桥顶上,桥心石没有刻图案,而且介绍中原先微拱的桥面也十分平坦了。

万埭桥的桥栏、石望柱、抱鼓石,旁边的桥耳朵各有不同,显然也有原物保存着。

万埭桥的关系结构

万埭桥有桥联

万埭桥上四处张望,西侧路边有倒伏在地的青石碑,应该是万埭桥的桥碑,或许整个维修工程还没有结束,相信桥碑和文保碑等一定会重新竖立的。

修缮一新的安吉县最高大石拱桥——万埭桥

看古桥时在安吉县境内所见的“竹海”
前一篇:三人行·安吉古桥之浮塘桥
后一篇:三人行·徽州古桥之“古歙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