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20:09)
01.酒店来“羊”
国庆长假好生意,人头攒动多聚集。
岂料新冠再光临,酒店封闭人隔离。
这个国庆长假,酒店内顾客云集,婚宴也有多场,处处是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岂料4日晚上开始统计上班人员,原来有确诊为新冠阳性的客人来过,于是酒店被封控,人员只进不出。接着调查前几天的密接者和密接的密接者,可谓是乐极生悲。接下来有一系列的程序要走,酒店生意又一落千丈了。
02.次密接者
封控预警来短信,疾控中心再确定。
次密接者须居家,隔离七天不出行。
自酒店出现阳性确诊者后,先是大数据平台来短信,提示到过有风险区域。接着疾控中心半夜来电告知,我作为酒店工作人员,被确认为密接的密接,即次密接者,将被居家隔离七天进行医学观察,期间不能外出。
03.上门采样
梦中叫起做核酸
(2021-01-07 16:30)
新年伊始,我们“重现老周浦”群中突然传来一则噩耗,浦东新区作家协会的诗人作家冯瑞兴老师于5日病故。对于该消息,我与大家一样,先是有点不敢相信,后是感到十分的痛惜。冯老师在最近的三年里连续每年都出版一部书,而且《岁月寻踪》·《放歌心声》·《龙腾情韵》三部书都送到了我的手上。
*冯瑞兴老师
冯老师出生于周浦东八灶,退休后回归周浦养老。记得不久前,群里热烈讨论周浦古桥寿安桥时,冯老师还参与了,说是他曾经走过的木桥,他的姑妈曾经有金戒指掉落河中等事。谁料如今阴阳两隔已是再也不能相见了。第一次与冯老师相见,是我入“重现老周浦”群不久,群主黄老师邀我和冯老师周进祥老师小聚,其健康开朗豁达平易近人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怎么也不相
(2020-11-05 08:29)
8月曾获赠朱亚夫和娄承浩合著的《上海绞圈房揭秘》,其实在两年前就获赠过关于绞圈房子的第一部专著——《话说绞圈房子》,其作者为主要从事方言研究和地方志纂修的褚半农老师。

*两年前获赠的《话说绞圈房子》
《话说绞圈房子》一书于
2017年12月作为“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之一而出版,出版社为上海书店出版社。在孔夫子网上有其内容简介:闵行地区绞圈房子的来源与发展,对地域文化和宗族沿革产生的作用。叙述绞圈房子、宗族宅院、与石库门的关联,记录与保存绞圈房子的建筑特征,展现本地民俗特色。绞圈房子一般以两进为多,它的前埭、居中、左右两侧各自有着专称。它的墙门间和客堂都属于公用,用于人家的婚丧喜事,平时一般都空着,近年来,随着农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中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楼房,绞圈房子便被不断的拆除,如今已然很少能看到了。对先人留下的遗产
(2020-08-24 10:29)
绞圈房子是江南民居中的一朵奇葩,是分布于上海东部地区的一中特殊的传统名居,也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色建筑。旧时绞圈房子分布较广数量不少,但一直没有被重视过,历史记载几乎就是一片空白,只有极少数有识之士有过探讨和记录。前几年,日益稀少的绞圈房子逐渐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在各种媒体推波助澜的宣传下,曾一度成为小热点。最近在上海书展时,又新出了一本由朱亚夫和娄承浩合著的关于绞圈房子的专著,由于我也曾参加过研讨绞圈房子的活动,结识了两位作者,第一时间内获赠了新书,这就是十天前拿手里的《真正本地老房子——上海绞圈房揭秘》。

《真正本地老房子——上海绞圈房揭秘》一书由朱亚夫·娄承浩两位先生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月8月出版。
(2020-06-21 11:11)
在新浪博客,最多关注的还是各地古桥的内容,自湖州长兴游览归来,在查阅当地古桥方面的资料时,“鄣北散木”的博客不时跃入眼帘。后得知“鄣北散木”的昵称为“船长”,真实名字为李士杰,是长兴县政府部门的领导,但其业余时间里执迷于当地文物古迹和民俗方面的资料收集,多年来他跑遍了长兴县的角角落落,访遍了长兴县境内200多座现存古桥,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今年,李士杰先生多年的不辞辛劳终于结出了成果,在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的推动下,《古桥故事——长兴篇》一书顺利发行,成为了广大古桥爱好者的珍藏之书。

因为共同的爱好,在网上与作者有过几次交流,新书出版不久,有幸获赠《古桥故事——长兴篇》。因为曾经到访过其中的几座,读来倍感
(2020-05-07 11:38)
结伴访古到了最后一个目标,双喜桥早就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古桥了,但它距离天福桥不远,古桥的主要构件还在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要说如今尚在原址的古桥构件已不多,况且还能大致了解其来龙去脉,所以看过天福桥后还是去看了看双喜桥。
六灶双喜桥为东西走向,跨焙灶港南支流,其主跨双拼的桥梁为古桥原构,其他如桥脚副跨都是水泥材质。

原六灶镇现并入到了川沙新镇,原南北走向跨焙灶港的双喜桥现在港南,呈东西走向。这样看来双喜桥属于原先的朱店村,现已并入到会龙村。而焙灶港北岸为新华村,现在并入到了新吉村。至于双喜桥的来龙去脉,当
(2020-05-04 21:36)
六灶天福桥是浦东新区文保点,也是我们在南汇地区中最后看到的一座老石桥,当年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寻找它,却始终无功而返,等两年前找到它后,不仅所有进入文保名录的古桥都看过一遍,还包括许多不入保的残留古桥也差不多看遍了。不过现在人们运用无人机换一个角度看古桥,那效果就更为惊艳了,吴老师就曾给我看过天福桥的俯视图。
天福桥位于田野中,为东西走向的三跨双拼石板桥,老石桥保存完好,结构齐整,但东堍被阻断,久不通行了。因找到它时已有“浦东文物”公众号,访桥记中已经被引用。当年初访与此次重访都是与李凡结伴同行的,只是此行没注意到那块文保牌。

(2020-05-01 11:05)
大川公路跨申嘉湖高速的跨线桥西侧,五灶港北岸有一座东倒西歪倾斜角度不小的老石桥,老石桥名为寿春桥,早已废弃不用。要不是一边的跨线桥过于高大,近百年的三跨老石桥也不算是微小的桥梁,只是如今两相对照,偏于田间一角的老石桥实在是微不足道了。不过也好,寿春桥尽管没有列入文保名录,却也就这样一直挺立着。

寿春桥位于川沙新镇六灶会龙村新兴202号东侧,大川公路申嘉湖高速跨线桥西侧,建于民国廿四年(1935年),东西走向跨北五灶港北支流石桥港,为三跨双拼立壁墩石板桥。寿春桥外观结构完整,石材厚实,桥额、桥联等齐全,但整体却明显向东倾斜,属危桥无疑,早已被废弃不用。

(2020-04-25 20:00)
祝桥镇卫民村的万安桥,是我们感到非常可惜的一座桥,因为多年前第一次看到它时,尽管已经废弃不用,那北跨也稍有沉降倾斜,但整座古桥构件还是完整的。后来再去看时,古桥的北跨被拆除而不见了,也就是说那一次把它整成了一座残桥。其实当年新农村建设筑驳岸,完全可以把北跨隐藏在岸上的公路中,虽然没有作用也难以观察,但至少还能算是完整的。尤其令人感到滑稽的是,现在古桥的南堍处,还立了一块碑,把这座残桥称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体现了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
位于祝桥镇卫民村15组的万安桥,又名徐家典当桥,简称徐典桥。其缺失了北堍的模样多么地令人痛惜啊,因为这样的缺失,古桥是残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是我刚刚开始寻访南汇的古桥时,见到了完整的徐典桥的最后一面。无数文物古迹的惨遭破坏,看到的记载都要么抗战时期毁于日本人之手,或者是文革时期的毁于极左浪潮,现在的消失和毁
(2020-04-09 11:42)
六灶港的两端分别是周浦镇和祝桥镇,西端连接咸塘港,东端接的是浦东运河。在六灶港边的纤道上看了多座小桥后,继续向东越过浦东运河,这里便是有南汇第五大镇之称的祝桥古镇了,老镇区东部是祝桥镇的新开发地区。华星路千汇路西北角,有一座比较醒目的白皮公馆,其后院中有一座气派的老石桥。古桥名为“泰兴桥”,尽管是迁移而来的,但它的来龙去脉都清晰可查,如果对古桥当年的处境有所了解的话,这样的易址重建,倒不失为保护古桥的另外一种好方式了。
*祝桥镇华星路千汇路西北角的泰兴桥
泰兴桥俗称叶家石桥,是祝桥镇境内大名鼎鼎的一座老石桥,原址处就因为这座石桥而有了“叶桥村”这个地名,现在已归入到了立新村中。近年来,随着经济大发展,地面文物不可避免的被拆除或者迁移,广大的农村地区也不能幸免,古桥的保护更是一个大难点。我曾经去叶桥村看过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