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2017-06-02 14:04:25)
标签:

陈公祠和石像生

松江方塔园

市保区保单位

名胜古迹

结伴访古

分类: 上海各地
松江方塔园的名胜古迹有多种,整个园景以宋代方塔为中心,四周有全国级、市级、区级文物建筑8处,自1978年建园以来,陆陆续续移建了几处古建筑,其中就有陈公祠。我们在东大门进入方塔园看好古银杏树后又遇陈公祠和明代石像生走道。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松江方塔园东大门西北的陈化成祠堂,门上高悬着“陈公祠”的匾额。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陈公祠前西侧有文保碑,据介绍:1985年7月,陈公祠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松江撤县设区后成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陈公祠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陈公祠墙角镶嵌着“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碑和简介碑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上海方塔园》介绍:陈公祠现存祠殿两进,门厅为三间七架梁,檐下设有斗拱,斗拱之间雕有花卉图案的垫拱板。根据斗拱象鼻昂的特征,表明建筑年代较近。陈公祠原位于松江区西塔弄底, 1999年底,因松江中山二路改建,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祠堂按原样迁建于上海方塔园内, 2000年6月落成。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陈公祠庭院中安放着两门铁炮,据《上海方塔园》介绍:陈化成,福建同安人,原任福建水师提督,后任江南提督,驻松江府。陈到任后,亲临前沿督促布防。1842 年6月16日拂晓,英炮舰向吴淞炮台发起进攻。陈化成驻守西炮台,率兵英勇抗击。因东炮台守将畏敌,致使炮台失陷。英军水陆夹击西炮台,陈孤军奋战。临终前手指青天,连呼三声:“好男子!”英勇就义。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陈公祠是松江府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而立专祠。据《上海方塔园》介绍:陈公祠原址为清康熙时大学士王顼龄之秀甲园,道光年间为朱文璇等购得,修建陈公祠。祠中供奉陈化成牌位,并附祀同役中牺牲的松江籍人士许林、徐大华、钱金玉等。同治元年(1862 年),祠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青浦县举人黄恩熙等发起重建。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陈公祠内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陈公祠内高悬“提督忠臣”的匾额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陈公祠架构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东侧面看前后两埭的陈公祠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沿陈公祠前曲径向西,走不多几步,便有石像生排列两旁的神道,这里就是在方塔园中原称“明代石雕园”的地方,现称“松江明代石像生”。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松江明代石像生位于树林中的小道上,分列石人石马等,环境看似幽静却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流连。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松江明代石像生的文保碑,它是松江区的文物保护单位。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文保碑背面有神道石像生的简介,几乎详细介绍了每一件石像生的来源。据《上海方塔园》介绍:神道石像生位于方塔东面,在土山脚下杉树林与竹林交汇深处。石道宽约2米、长约20米,道路两旁对称屹立着14座六类不同形象的墓冢石像,由东向西依次为龟趺、石羊、石虎、石马、文臣和武将。 神道石像生是我国古代帝王和贵族重臣墓冢前的石道常用的建筑形式,其种类、数量多少则显示了墓冢主人生前的地位和功绩。北方发现较多,在上海地区较为少见。方塔园内14座石像生分别出土于松汇西路荣江小区、车墩镇新余村和叶榭镇汽车城等地。经松江博物馆鉴定,其中文臣、武将、一石马、一石虎为松江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其一品夫人墓前神道石像生。徐阶(公元1503~1583年)明代松江华亭人,字子升,号少湖,嘉靖年间中进士。后由编修累官直至礼部尚书。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官职内阁大臣,与严嵩同阁共事十余年。善以迎合帝意,故久安于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使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严嵩,严嵩被革职,由此徐阶替代严嵩坐上了内阁首铺之位。 剩余的石像生则为松江明代礼部尚书张骏之墓和光禄寺少卿杨允绳墓址遗物。张骏,字天骏,号南山,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郡城东门外三里桥,10岁已能赋诗。工、行、草、隶、篆书法都极神妙。明景泰四年(1453年)中举人。景泰成化年间(1465~1470年)任中书舍人,直至文华殿任职。后至礼部尚书之位。其草书最负盛誉,与张弼齐名,时号“二张”。喜用长峰硬毫作字,瘦劲有力,于圆活妍润中显示挺拔潇洒的风格。传世墨宝有《草书杜甫贫交行》轴,《草书七绝》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著作有《北游集》、《一蠖子集》、《南山集》行世。 明代至今,岁月沧桑,松江名贤之墓冢大多遭到损毁,现已难寻踪迹。为了记录下松江明代的官宦名人的历史文化和古上海墓冢文化,松江博物馆近几年来对松江散落各处的明代墓冢石像生进行了收集整理,于2005年2月集中迁建至方塔园内加以保护,并根据《明史·礼志》的记载,修缮复原了石像生、神道的原有面貌。现在,此处明代神道石像生已成为上海最完整、最具历史研究价值的遗迹景观。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文臣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武将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陈公祠和石像生
石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