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汇乡土
南汇乡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728
  • 关注人气:6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2017-06-03 12:02:07)
标签:

望仙桥

松江古桥

上海文保单位

上海之最

结伴访古

分类: 名特古桥
松江方塔园内古建筑众多,其中有“市级文保单位”望仙桥,外貌平常的单跨石板桥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显赫的名声,被称之为上海最古老的石板桥,与李凡一起的松江方塔园之行,主要目标就是指向这座宋桥的。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松江方塔园内并不高大并不显眼看似平常的望仙桥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位于方塔园前公园南北主干道中部的日月湖东侧,望仙桥上向西看日月湖。据《上海方塔园》的权威介绍:日月湖在方塔的南处,亲水坪的北处,有一块如玉似镜的湖水,为“日月湖”。取“日月”之名并非其形状似日月,而是在古时曾有市河:日河、月河穿流交融于此。袭古风而取名“日月”湖。日河、月河是古松江城内重要的河运枢纽。据史载,当时,在方塔东处湖面曾有一驳岸码头,是古松江农副产品运输的主要码头之一,距今约有近千年的历史。今在湖水处于低位时,依稀可见水底当年用于加固驳岸码头的护桩。建园后筑成的“日月湖”,水面积 26 亩,环抱何陋轩,连通古市河、净土池,宁静怡人。四面平静开阔,方塔尽现于水,游船荡漾于波。东面委婉弯曲,如同一条绿带,穿梭于树木竹林之中,通幽宁静,别有一番野趣。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所跨日月湖东西向支流口,该支流居然是松江唐代的古市河。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上向东看松江唐代古市河,如今成了人们来到方塔园泛湖荡舟的通道。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由北向南看望仙桥,静卧千年的古桥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和行人。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由南向北看望仙桥,四拼的单跨石板桥没有桥栏,外观看似简单而又平凡,但古桥南堍西侧的两块文保碑显示着它不一般的地位。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的“市级文保单位”文保碑,据《上海方塔园》介绍:1985年7月,望仙桥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后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望仙桥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原先松江县文保碑背面的简介,据《上海方塔园》介绍:望仙桥位于方塔园内东南角,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板桥之一。全长7米,宽 3.2米,南北走向,跨松江古市河,是清代以前松江城里南北干道上一座重要的桥梁。此桥看似普通,实则不然,它的历史已十分悠久了。据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编纂的《云间志》中记载:“望仙桥在南四百步”,由此证明早在南宋嘉熙年之前,此桥已存在。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桥面,由于望仙桥的特殊结构和历史地位,为便于人们仔细观察它的结构,在古桥西北特意设立了一个十平方左右的观察平台。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桥面,据《上海方塔园》介绍:桥面由四块略呈拱形的武康石条并铺而成,后中间两块由花岗石替换。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的东侧面,远处可见公园的主角方塔。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的西侧面,古桥并没有桥额桥铭,其桥名来源有多种传说,据《上海方塔园》介绍:据松江府志记载,说松江是仙鹤的故乡,宋代以后,方塔上曾经有鹤在塔上筑巢,时时在方塔周围飞翔,汨声清清,分外动人。道教传说,仙人都是“乘鹤来去”,说站在桥上可以看见乘鹤而来的仙人,因此定名为“望仙桥”。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的主体结构。据《上海方塔园》介绍:望仙桥极有价值的地方是它的独特结构,它只有一跨。两边墩座石砌,横梁出挑两端雕莲花纹。望仙桥的建造,利用了拱形结构,把桥面负重转移到两边桥基,以解决石料怕拉的弊端,同时,又用不怕拉的木料,垫在石料下方,像肋骨一样补上石桥板拉力不足的缺陷。从而形成了两种材料优势的互补,用最少的材料造出负荷力度最大的桥梁。后来由于木材腐朽,桥面中间两块石板因没有木梁的支撑而断裂,才换上现在的没有弧度又加厚的石板。但当年安放木肋的桥基榫洞依然存在,由此可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千年前造桥的技术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种“木肋石板桥”的特殊结构,全国仅此一例。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尽管从古松江城内的南北主干道变为了方塔园内的主要通道,但其千年来渡人过河的原始功能依然没有改变。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南的方塔园景色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北的方塔园景色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望仙桥南不远,有名为铁笛舫的不系舟,置石板桥连接着岸上。据《上海方塔园》介绍:塔影波光,石堤柳岸,在如诗如画的方塔园日月湖畔,停着一叶为湖光山色增姿添色的旱舟。该舟仿元代名士杨维桢之画舫而建。杨维桢(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故名铁笛舫。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在游览方塔园时,见导游图上公园南侧标有“迎仙桥”,一路寻访见是用大小不一的大石板拼接而成的跨河通道,石板中央都刻有一个“五福捧寿”的图案,显然是利用了其他旧料拼凑而成。据“檀箍香的博客”介绍:松江方塔园内有一座桥,是有十余块大石板铺成,也许人们不一定知道,这些石板其实是过去棺椁的盖子,而且能够享用如此棺椁的人还不是一般平民所能。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由西向东看方塔园中的迎仙桥
结伴访古·松江方塔园的望仙桥
由东向西看迎仙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