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在久违的西湖边

(2011-08-24 10:12:01)
标签:

乘兴集

作家出版社

分类: 乘兴集

http://s7/mw690/001Rxnz7zy79eztObt416&690
本文收入《乘兴集》(作家出版社,2015)


     在久违的西湖边,就像走进了一个梦。

  脚步踩得重些,都怕惊扰了这个温煦轻柔的梦。
  湖中的波光,逗弄着桥、塔、花树的倒影,摇曳生姿;仿古的游船,漂浮在明媚空阔的青绿山水之中,船上的人,想必有“春水船如天上坐”的惬意。
  湖畔、桥边、岛上、堤上,还有远近的山间,绵延着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绿树春草,就算是唐代的李思训和南宋的“二赵”复生,恐怕也渲染不出这般生气淋漓、碧色环抱的气象。
  迤逦而行,浸浴了多少文人风流和昔时烟雨的楼、台、亭、榭,不时从光影迷离的树丛中,挑出尖俏撩人的飞檐。苏小小亭,俞楼,西泠印社,文澜阁,平湖秋月,望湖楼,哪一处景致的背后,没有一个美丽的传奇?
  用不着导游殷勤的聒噪,光听听这些名字,遥想一下唐宋之际的古典情韵,就会有微醺之意了。
  八十多年前,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感叹到,“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周作人的一生,大抵不脱苦涩的况味,一盏酽酽的苦茶,一碟“干燥粗鄙”的茶食,就是他的生存感受的写照。他应当遗憾没能赶上一个好时候。在民国时期那个动荡飘零的年代,欲求自保名节尚且不能,又怎能奢望品尝到精致的小食,精雅的文化?
  世易时移,八十年后的杭州已远非八十年前的北京所可比拟,物质上的繁荣催生了文化上的精致口味。古典生活美学的流风余韵在不知不觉间已渗入了寻常百姓家。
  别的不说,这回游西湖,我就颇吃到了几种的“好点心”。其中一种是“东坡酥”。以前只尝过楼外楼的“东坡肉”,“东坡酥”的名目倒是第一次听说,恐怕是店家自创而借了苏太守的雅号。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苏东坡虽非杭州人,但他的诗酒风流、旖旎才情却有一大半挥洒在了西湖的山水之中,讨巧的商家沾染些大才子的余韵以为点缀,也无伤大雅。
  “东坡酥”的原料很简单,白豆沙,面粉,再揉上一丁点巧克力汁,如此而已,但制作得颇见灵心,外形固然小巧,色泽也尽够柔润,饼皮上镌着的“东坡酥”三字,笔笔秀媚,一丝不苟,拈在手里,精精巧巧、方方正正的一小枚,实在可人。吃这玩意,如果一人一口酥般地囫囵吞了,那就好比牛嚼牡丹,生生糟蹋了,所以得一小口一小口地品,这样才能吃出味来。
  照周作人的说法,好点心吃在嘴里应当是“馅和糖及果实浑然融合,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来”, “东坡酥”就有这般妙处,作为主原料的豆沙馅、面粉皮,固然是融合无间,那一丁点巧克力汁,也是但闻其香,不觉其味。
  这样的好点心,佐以一盏清香的龙井,当能勾起“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吧。
(作者:澳门大学中文系  龚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