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学英语的“早”和“晚”

(2011-02-23 01:50:44)
标签:

广大教育

广州一对一

外教英语

辅导培训

儿童英语

萧愚

家庭教育

分类: 幼儿教育

儿童学英语的“早”和“晚”

萧愚:站高一线看教育

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是,儿童学英语究竟什么时候开始为好?

一岁开始学是不是太早了?十岁开始学是不是太晚了?

儿童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多少?

 

儿童学英语没有最佳年龄,只有最佳配套条件。

如果条件具备了,一岁开始学一点儿不早,

如果条件不具备,十岁开始学一点儿不晚。

 

哈佛大学的语言教育学者CatherineSnow提出了一个最佳配套条件的理论。他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么关键,影响语言学习的更重要因素是“最佳配套条件”。
  
最佳配套条件包括:

 

1、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使用观念,
2、适龄适性的教学方法和材料,
3、丰富的语言输入及互动机会,
4、正面的回馈及鼓励。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在教孩子英语的时候比较盲目。

在不具备上述配套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阵,

孩子的学习不过是走过场,走形式。

结果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学习效果并不好。

 

我在前面提到英语是一个特别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对象,

除此之外,还要加上一个方法和方向。

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只有在正确方向上的积累才更有效率,更容易取得成果。

 

就拿材料的选择来说,

有的家长选择“迪斯尼神奇英语”作为教材,

殊不知这个教材的质量粗劣不堪,并不适合作为孩子的学习材料。

 

网校曾经组织大家点评一下使用过的材料,

这个材料根本就排不上号,被大家弃如敝屣。

 

除了材料选择,还要重视可理解性输入。

如果给孩子看超出理解能力的动画片,

孩子很大可能注意力全在动画上,对语言自动屏蔽。

 

输入之外还要注意互动,

通过互动巩固所学,形成英语思维。

 

与此同时,对孩子开口说的做法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孩子的学习,

孩子有一点小错就着急的纠正。

 

孩子本来是把外语当作好玩游戏对待的,

你这种纠正可能让孩子深感压力,不敢开口。

这就失去了早期英语学习的一个优势,

就是孩子毫无心理负担,真正把语言当作游戏对待这种放松心态。

 

所以你看,如果不懂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只凭着想当然去蛮干,孩子起步很早,未必就能取得很大进步,

反而可能讨厌外语,畏惧外语,或者形成其他不良习惯。

 

那么,在配套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孩子早学外语是不是更好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学龄前学外语有如下几个好处:

 

1、学龄前的孩子。有大量的游戏时间。而英语的学习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无形中,孩子增加了大量英语学习的时间。而当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正规学习,多学科的作业,以及各种兴趣班,无疑会挤占孩子大块学英语的时间。对于学龄后的孩子来说,学英语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时间问题。

 

2、学龄前的孩子。口腔肌肉还没定型,发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当然,青春期之前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学龄前的孩子更容易一些。除此之外,学龄前的孩子敢说,敢表达。这种说英语的自信一旦形成习惯,对日后的外语表达能力培养很有好处。

 

下面再回答一个问题,配套条件的建立难不难?

 

《为学》里有这样一段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我想这段话可以恰如其分地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事情做了,坚持了就不难;如果不做,就会一直难下去。

孩子的教育时机就这样白白错失了。

 

我希望最佳配套条件理论不要成为一些家长的借口,

“现在条件不具备,就不学了。”

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三岁、六岁、十岁……会一直这样不具备下去。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条件不具备,要创造条件。只要想办法,这些都不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广大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广大教育——广州一对一精英式中小学学科辅导中心】
100%省一级重点学校专职骨干教师任教;

100%金牌外教英语口语;

100%个性化VIP小班设置。

100%教育界资深人士管理。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

QQ:1343466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