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前天我向大家推荐了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犹太人为什么优秀》,并提出失败家长有十二错。当时的日记是列出了十二项,但是只对前六项进行了分解说明,今天,我将后六项的个人看法总结出来,请大家交流:
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最苦的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去获得集体和自我肯定的孩子,对此,家长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体制或高考上,这是推卸责任。承欢在父母膝下的稚子莫不聪明伶俐可爱,何以一上学,便毛病百出,这个那个都不行了呢?小学要掌握的东西到底有多难,居然要以此作判别标准,说学不会、考不好的就是不聪明,甚至说孩子笨?
问题出在方法上。
大多不懂或不知道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在其开始上学前,没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上学、如何听课、怎样学习。这些父母也很用心,也很辛苦,但是收效甚微或根本与愿望相背。我想,也许是在以下方面有了失误:
1
学习的主体倒错
2 陪出坏习惯
3 学习不讲效率
4 认为学习是苦差事
5 出卖孩子
6 不会树立榜样
7 没有做好上学准备
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孩子的目的都是成长、学习,但是,面临的成长和学习的具体任务,包括
认知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能力的要求却都不同。家长作为过来人,应该有自己总结的经验,可以提前为孩
子做准备之用。
例如准备上小学:
要有专心听课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准备,要有课堂理解、记忆的学习能力准备,要有克制、约束自己的自
律能力准备等;
要为持续四十分钟的坐硬板凳进行渐进锻炼,要为握笔写字的小手的小肌肉群进行渐进锻炼等;
要学会上课进教室、下课才出去玩,学会整理书包、记作业,学会列队和出操时的排队、听口令,学会
自己上厕所等;
要建立初步的小组、班级等团队意识,更要建立自己能在小组、班级做什么,可以怎么做等意识;
正确理解学生、同学、老师三者关系,知道给同学只能提供有限帮助,有事儿找老师等;
定位老师的角色,定位自己的角色,并乐于承担学生的职责等;
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防范陌生人,同时又能接受新老师和新同学等;
向往学校生活,渴望学习新事物,结交新朋友,愿意融入集体,表达自己并得到集体认可等;
。。。 。。。
至少在上小学的半年前就要开始这一切能力和意识的培养、锻炼。必须耐心、细致,根据孩子具体的接
受能力和性格特点,循序渐进。不建议把孩子的上小学准备完全交给学前班,这些,除了家长,没有人能做
得好。做好了这些准备,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省劲儿,家长省心。
初中、高中也有其相应的准备要求,家长作为过来人,应该知道需要准备什么,那就教给孩子吧。
8 不重视小学
小学初级阶段的学习任务不重,不会对孩子形成压力,这是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期,需要
家长的细致观察、耐心引导、及时提供帮助和鼓励。学校教会了孩子生字、词语、阅读、书写、计算和自然
常识、课堂学习、课间活动等,又给孩子们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能力要求等。孩子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
知识、养成必要的能力,就看孩子的接受能力。
而孩子不会自然地具备很好的接受准备,认知能力也有限,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养成。
那些初高中学校生活不如意的孩子,多半在小学没有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角色、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没
有养成良好的克制、自律等行为习惯,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习惯,没有初步的时间和学
习任务管理能力,不能专心听课,不能自主完成作业。甚至到了高中,仍然有许多孩子,对任课老师亲或疏
的感觉影响自己对课程的好或恶。
这一切,都源于家长对孩子上小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小学要培养学习兴趣,初步建立学习行为习惯,形成集体和团队意识,形成初步的自我肯定意识
和价值观。小学掌握的这些本领影响初中乃至高中,不重视小学,以后将要付出更多。
9 提前学习
自学当然很好!如果学有余力,钻研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再好不过,犹如少年爱因斯坦研究光速旅行,
最终成长为大师。除此之外,有两种提前学习方式,我质疑其最终的效果:
1) 进辅导班,提前学习课堂上就要学习的内容。
辅导班真正的意义应该在于拓展视野、增强兴趣,或者应该在于衔接教材、对此前所学的查漏补缺等,可
惜,大多数的课外班都演化为提前学习。造成的后果是夹生,似懂非懂,掌握不深,影响真正的听课。提前夹
生学习,拉长了学习的时间,而学习的内容没有变,所以,实际上是家长辛辛苦苦地耗财费力降低了学习效
率。提前学过的孩子和家长容易被一开始的轻松掌握或不错的考试分数所误导,下力不够,等养成习惯,听课
的效率会降低,慢慢夹生引起的漏洞增多加大,于是又要求助于辅导班。如此往复,以后怎么办?
看看许多成绩真正出色的学生,都是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对于普通的课堂内容,他们很少求助外力,
就是上辅导班,也一定是需求更深更高的学习内容或者拓展内容。
2)早教很重要,但是,小心尊崇自然规律,不能单纯追求提前。
仅凭小孩超强的模仿能力和照相机般的记忆力,可以短期内认知许多知识点,但是,这些只是扛回家的大
米,还没有做熟,没法吃也不能吸收。必须按照学习和思考的敏感期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才能做熟,才能让
孩子吸收成真正的自己拥有的知识,增长能力。
这是劝诫某些心急的家长,不要追求单纯的可感知、计量的所谓早教,太早去灌输那些生硬的知识也许会
损失不可知的能力。
在语言敏感期及时锻炼听、说和交流,在阅读敏感期及时进行感受、理解等情感体验等等,人类目前的认
识水平很有限,不敢说我们能看到的知道的就是全部,所以,请年轻的家长敬畏自然,尊崇自然规律,耐心些
细致些,准确判断孩子的需要,及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让孩子轻松成长。
要相信孩子的聪明,一定要以足够的能力,吸收相当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走向智慧。
10 为了单纯的认真牺牲速度、态度
许多孩子经常会写错字,会有题目看错或遗漏等,往往还是反应快、经常被赞聪明的孩子,容易有这样
的问题。对此,大多家长简单归结为“粗心”、“不认真”,要求孩子“认真写”。但是收效甚微,很头
痛,屡教屡犯,更不好的是家长很辛苦地监督着孩子“认真”,却使孩子放慢写字、写作业的速度。
这样做的第一大恶果慢慢就会显现:面对课本和作业的思考速度降低,课堂思维能力降低,作业和试卷
上的错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减少了,但是做作业和临考的兴趣却降低了。家长越严厉地要求孩子减少出错、
不准出错,面对作业和试卷的孩子越手足无措。如此,降低了学习效率,也慢慢磨掉了孩子“一看就懂”
“一挥而就”的愉快学习状态。做其它任何事情都能游刃有余,独独面对学校学业不能跟上的孩子,基本上
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问题还是在家长的不当要求和方法上。
有没有不伤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切实有效地达到“认真”的方法?
有!
独家分析:我认为,其实这是手、眼、脑协调问题。孩子头脑灵光反应快,但是眼睛看、阅的“抓取”
能力和手部的精细活动能力不足、不匹配引起。所以,锻炼并提高孩子的手、眼、脑协调能力是关键。
实践方法:多鼓励孩子玩。既要玩大运动量的体能锻炼活动,又要玩精细的手工制作等锻炼十指配合,
其实,小孩的“抓石子”、“折纸”、“翻花绳”等不花钱不费事的小游戏就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锻炼。
成功案例:在“哈佛女孩”一书中,家长就很耐心地引导孩子解决了粗心的问题:定期让孩子抄黄页上
的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看一分钟能正确抄下来多少号码。集中一段时间,鼓励孩子自己跟自己比,看正确
抄录的号码是不是越来越多。
提醒:不要压着、逼着孩子去做,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这些方法才能起效。
11 重视生词不重视阅读
许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读写生字、生词,这很好,但是不能单纯追求大量的生词硬记。拿到新的阅读书
籍,就让孩子先翻阅,满足好奇心,自然而然地,孩子就会有阅读的兴致。不要忙着要求孩子先学会生字
词,小心这样的鲁莽干涉和填鸭式硬记会损害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生词是阅读的基础,很重要,但是阅读才是生词的目的,首先要让孩子有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孩
子就会自发地积累生词。家长不要急,也不要跟别人的孩子比认字,应该更看重阅读兴趣。
12 没有计划
许多家长送孩子上学没有自己的成才计划,交给学校,一切依赖学校。当然,一定要信任学校、信任老
师。但是,家长还能做什么,怎么做,什么阶段孩子需要什么能力,要让孩子做什么准备等等都要家长有一
个清醒的认识,起码要有心理准备,并虚心学习过来人的经验,细心研究分析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优秀的家长都有自己的育子成才计划。这个计划很宏大、长远,但是脉络很简单,并且越简单越好。
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家长有计划地安排孩子去实践:生活自理、阅读、欣赏、交友、探险、旅游等等,学
会生活常识、礼仪礼貌、基本生活技能、注意安全、独立生活、逐步认识社会等,还要逐步渐进地进行生存
锻炼、应急意识培养、拓展视野,培养孩子思考、思维、思辨的能力,锻炼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能力,还
要有地球村、环保理念等等。
除了学业以外的能力,专家们定义为素质。说得多了,“素质”逐渐变成一个口号,被架空了,许多家
长反而找不到素质的本意了。其实,除了孩子需要的专业本领以外的所有应该具备的做人的能力,都在素质
范畴之内。
不是钢琴小提琴多少级才有素质,只要有音乐欣赏能力和兴趣,就是素质;不是绘画书法什么奖才有素
质,只要有看日出看一树金秋的眼睛和兴致,就是素质;不一定要比赛获奖,只为锻炼身体而跑步游泳就是
素质,甚至只是为了放松或出汗而打球也是素质。
不要排斥计划,它不一定要家长写到纸上,但是,一定要根植在心里,是面对孩子的所有问题进行分析
取舍的基本原则。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这是真理,随着家长认识水平的提高、视野的扩大和环境条件
的变化,育子成才计划也一样需要变化,要随时调整、因陋就简自然而然地进行,但是,方向却不变。
前一篇(原创):好书养心1---叹犹太家教真优秀,惜失败家长十二错
其他相关:
如何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家长怎么应对---关于手机Q聊…
大道理小细节1---怎样鼓励才不会适得其反
经历就是收获1---小小的人儿独自面见校长
经历就是收获2---先教孩子学会反思吧!
从孩子抢玩具说起
给孩子最好的性别意识培养
更多原创 欢迎进入我的新浪博客,请点击
http://blog.sina.com.cn/jiazhangjiayou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