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最好的性别意识培养

(2010-11-12 14:49:39)
标签:

育儿

性别角色

孟母三迁

学习方式

欣赏

分类: ---教育心得

    有许多男孩子胆小、怕黑,喜欢粘着妈妈,这些妈妈对孩子亲着爱着宝贝不完,也总担心孩子不能正确认定自己的性别角色,怕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关心使孩子依恋母亲,缺少阳刚之气。

    曾经也有文章批评幼儿园都是女老师,小学也是女老师偏多,直言阴柔的环境很难培养豪迈阳刚的男子汉。

 

    未必!我认为这个结论下的太简单了,环境固然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其实是审视这个环境的眼睛。有了这样一双善于辨识的眼睛,再加上天生的模仿能力,就一定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关键还是在母亲自己,“孟母三迁”的故事一方面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另一方面更说明了父母对环境的辨析、毁誉等评价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是母亲,才是能够赋予孩子一双慧眼的关键。聪明的妈妈培养出来的男子汉,即理解女性,也理解男性,即具有豪迈阳刚之风骨,也不乏细腻深沉的情感,是真正的高情商、重情义、有胆识的男人。我认为这样聪明的妈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孩子自己带

        如果父母不能过来帮忙,那就请一个保姆常驻家里带孩子,总之,妈妈每天要见到孩子。如果不得已将

    孩子送到老家,就每天与孩子打电话保持联系,保证定期探望。切记要与照顾孩子的老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与其一起关注孩子每天的变化---这是家庭幸福的秘诀哦!

 

    2、欣赏你的亲人

        这一点的缺失,正是大多数失败妈妈、失败婚姻的致命弱点。不可否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朝夕相处

    的人,那么多的小毛病天天在重复着,不烦不吵都做不到,还怎么欣赏呢?其实,小毛病你就尽管烦、天天

    吵,那也不要忘了欣赏你的爱人。要想婚姻幸福,就天天保持一点恋爱的眼睛去看你的爱人吧,茫茫人海

    中,能相遇相知相爱,直至决心相伴终生,必定有什么地方让你心动、依恋。哪怕彼此已经相熟到没有秘

    密,那些最初打动你的地方一定还在那里准备再次打动你。

        不要让婚姻家庭生活的琐碎蒙蔽了爱的眼睛,主动欣赏你的爱人吧,让平凡的日子每天都有恋爱的霞

    光眷顾。

 

    3、向孩子推荐你的亲人

        这是良好的性别角色定位的关键。有位女科学家研究人类的学习方式,她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

    婴幼儿中重复做了同一种的实验,得到结论:人类的学习方式是从完全的模仿开始。另一个科学家的实验证

    明: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就可以将男人的面相对应男声,女人的面相对应女声。所以,不要嫌早,孩子的性别

    意识的培养从出生就开始---让男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模仿他的爸爸,女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模仿妈妈。

 

        好,但怎么做呢?秘诀就是:向孩子推荐你的亲人。

        如果是男孩,妈妈就要时不时找机会和孩子一起去逗爸爸,一边还口齿清晰地念叨:这是爸爸、爸爸宽

    大的手、爸爸的头发真黑呀等等,还及时地把宝宝和爸爸联系起来:宝宝的眼睛亮亮的就像爸爸的眼睛一

    样、宝宝一定可以长的和爸爸一样高高大大、看爸爸多爱宝宝呀等等。如果爸爸忙,经常不在家,就对着照

    片说吧。如此天天用功,并随着孩子年龄的递增适时调整话题和说法,就算天天跟妈妈在一起,只要妈妈的

    眼里和嘴里有一个幸福的家和称职的爸爸,男孩子的天空就是旷达高远的蓝天,他的成长环境怎么还会缺少

    阳刚呢!

        如果是女孩,方法也差不多,核心还是欣赏亲人。只有学会了欣赏亲人,才能够欣赏自己。充满自信又

    能够欣赏别人的女孩,一定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善于辨识的慧眼。如此修养长大的女孩,一定

    充满女性智慧,具有建立幸福婚姻、培养优秀孩子的能力。

 

        让男孩崇拜又亲近他的爸爸,让女孩亲近妈妈并知道爸爸对妈妈和她自己的爱护,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平

    衡和谐的成长环境,男孩有男孩的样儿,女儿有女儿的美。 

   

 

更多原创  欢迎进入我的新浪博客,请点击

http://blog.sina.com.cn/jiazhangjiayouzh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