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怎么应对---关于手机Q聊之我见

(2010-11-19 15:10:02)
标签:

闲看花开花落

手机q聊

上网

管理措施

交流

分类: ---教育心得

   刚才看了宋少卫老师的博文:“手机Q聊五宗罪”,非常感慨,虽然写了评论:“不能简单地禁止,要疏导,关键是家长要提供好的办法。”话却没有说透,回想我和女儿关于手机的管理,还是很成功的,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一原则:孩子通信自由

    与人交流,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每一个个体的私权,更是人类社会性的本能,鉴于此,家长不仅要积极为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还要保障孩子的交流环境的安全、文明,为孩子提供便捷的通信器具。孩子的通信自由,不仅包括交流对象、话题、用词的自主权,更包括是否回避家长、向家长公开、与家长讨论等。只有在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通信自由的前提下,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了解到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才可以谈到如何“引导”、“讨论”、“批评”等管理或者教育措施,否则,充分信任的有效沟通通道没有建立,根本谈不到指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Q聊等通信工具,更谈不到保护孩子不受手机Q聊“五宗罪”的危害了。

    所以,家长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是:坚守原则,保障孩子的通信自由。

 

    第二关键:时间是自己的,交流要你情我愿

    初高中的孩子,正处在逐步脱离家庭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这个时期建立的交际沟通理念对未来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会决定孩子上了大学或走向社会后与何人交流和如何交流等;这个时期的孩子也需要通过扩大交际圈,听取各种各样的视角和立场,来了解不同的人、不一样的社会阶层,进一步拓展视野,增加阅历,增强选择能力。在这种沟通能力的培养成长初期,如果家长采取简单措施,失去引导孩子的影响力,要想孩子对环境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具有抵制能力就难了。担心必然多多,且带来亲子冲突。

    所以,关键是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通信观念:时间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沟通是要轻松没有压力的,交流是不影响我自己也不干扰你的正事儿的,话题是要共同感兴趣的;可以一起哭也可以一起笑,目的是相互愉快;可以直言不讳但注意语气用词;可以讨论任何主题但不贬损别人;可以情绪激烈但不要冲动莽撞;......

 

    第三引导:良好的处理方法能够避免诸多麻烦

    其实孩子也知道手机Q聊在获得交流愉快之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孩子也想扬长避短,只是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说,如果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人,孩子是愿意听取有效办法的。

    好,有效办法就是:

    1、主动管理你的“手机Q聊”,并尊重别人的“手机Q聊”习惯;

    2、选择交流对象,允许阶段性调整对象,也要有被别人选择的准备,要有宽大胸襟容纳中选或落选;

    3、“划出特定的时间回复短信或QQ”、“手机平时关静音,到特定时间才去查看并回拨”等,让孩子自愿

        制定管理措施,家长每隔一段时间关心关心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必要时提出修改建议,但决策权还

        是在孩子;

    4、向选择的交流对象提前告知自己的回复时间和手机管理措施,也要注意到对方的回复和手机使用习惯并

       尊重;

    5、提高说话的水平,提高掌控情绪及表达的能力,提高感知能力等等;

 

    第四技巧:要相信孩子能管理好,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只有获得孩子的信任,家长的话才能让孩子听到心里去。如果一时没有修正,家长不要着急,麻烦落在孩子头上,他自己也难受。这时候要平心静气地与孩子讨论手机Q聊的相关措施,想象良好的管理能够避免怎样的麻烦,鼓励孩子承担所有的措施实施后带来的后果,尤其要支持孩子的决定,肯定孩子的眼光和判断,不要随意贬损孩子选定的交流对象。所有家长不满意的交流对象和话题以及交流方式,家长要从了解孩子的感受出发,并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感受,最终让孩子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这样与孩子沟通的意义,已经超出“手机Q聊”的范围,而是在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逐渐增强孩子对不良影响的抵制能力。简单的禁止,远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第五举例:初中高中举三例,还望朋友们指正

    1、孩子初一时,有一个很活跃的同学,很聪明,仗义且交友广。

    有一天,女儿想了想,再开口,说:“妈妈,XX 今天说现在有很多人是同性恋。”边说边很注意地看着我。我知道女儿在意我的反应,毫不掩饰脸上的表情,先是惊讶地看她一眼,然后问:

    “的确是。她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

    “说是一个朋友告诉她的。”

    “那一定是个大朋友了,会说到这样的话题。”

    “就是,还说了一些,女同性恋、男同性恋、戴耳环什么的,我听得怪怪的。”

    “是有些怪,不过,社会百态,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选择。性倾向的主流是异性恋,同性恋是非主流,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不认可同性恋,不过,荷兰承认同性恋,赋予其合法地位。”我笑着说。

    “哇,那个独特的荷兰,想起来就想笑。”女儿的情绪放松下来了,一定是想起了在荷兰旅游时的种种特别风情。

    而做妈妈的我一定还有话要让女儿知道:“其实,妈妈一直觉得有 XX 做你的朋友很好,她有许多时间和机会接触各种人,听到各种说法,然后讲给你听。好的呢,你就学习并吸收了,怪的呢,你就把它作为一种存在状态去理解了,社会百态,什么都有,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而是要具备选择能力和免疫能力。妈妈很高兴你有朋友向你展示各种事情,那些不好的事情飘过你的耳朵,就象打了预防针,能增强你的免疫力。”

 

    2、孩子初中时,由于成绩好,每晚总有许多电话问作业等问题,很占时间,有人建议说拔掉电话线(是家里的固定电话,当时孩子没有配手机)。我倒觉得是该让孩子学会电话、交流等沟通技巧的机会。与孩子讨论了接打电话的问题,孩子也说太花时间了,弄得自己很紧张。最后,我俩拿出的方案是:接电话后不寒暄,女儿主动直接切入主题,如果对方仅仅答案不对,就讲引用公式、关键结论并让对方再做,电话挂下;如果对方还没做,就讲解题入手点,电话挂下......最后,还是有很多电话,女儿都能简捷有效地应对,节约了一些时间。其他必需花费的时间,无法再减缩的,就作为女儿必要的经历,以平静的心态接受就好了。

 

    3、孩子高中时,配了手机,平时的短信等女儿管理的还行,没有影响学业,但是,高三的短信骤然增多,女儿也穷于应对,且由于压力大,高三群体性情绪紧张,需要疏解,而同学最能理解了。我与女儿敞开讨论了高三心理特点和需求,并首先表示理解,说:人人都有这种状况和需求,第一要做的就是接受这种状况,理解这种需求,然后想出恰当的好办法来正确处理它。最后,女儿的方案是:可以聊天,但事先相约控制好时长,且平时关静音,中午和晚上自习间隙休息时察看并回电;每周六上网,限时1-2小时,由女儿自己控制,家长提醒等。

 

 

更多原创  欢迎进入我的新浪博客,请点击

http://blog.sina.com.cn/jiazhangjiayouzha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