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2021-05-06 09:30:00)
标签:

贵州旅游

杨粲墓

杨氏土司墓群

遵义古迹

杂谈

分类: 其它南方古迹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20214月在贵州旅游,在遵义停留半天,准备去遵义会址(国一),红军坟邓萍墓(国八)和杨氏土司墓群(杨粲墓(国二),放弃了海龙囤(国五),虽然海龙囤遗址是杨氏土司集团最重要的遗迹,对遵义城市的历史沿革也有关系,但因为地面遗存很少,还是放弃了。海龙囤是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的最后见证者,从此后结束了杨氏土司集团700多年的统治,明朝在此地试行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强大的播州彻底消失,而遵义古城从此进入正规发展的时代,海龙囤之战是遵义地区土司制度的终结者。遵义是个大型古城,也是红色旅游的热点,但城里不好停车,管理混乱,反而是遵义郊外比较平静,导航显示杨粲墓博物馆现在处于关闭维修状态,车子只能停在村外,不能开到博物馆门前,必须步行,乡村环境很美,石桥也在维修,博物馆内有条大型德牧犬看门,我还是硬着头皮溜进去,仅仅看了几眼墓室,没有参观博物馆的陈列室,就被管理员请出来了,管理员客气地说,等修好了再来,免费参观,只能怪运气不好,2000多公里开车而来,吃了闭门羹。

杨粲墓是现有宋代土司墓中最精美的石质墓室,整体保存完好,现场可以看见大型封土之下被横切了一刀,露出石墓的前门庭,在石墓前门庭上用混凝土砌筑了防护屋檐,石墓入口几乎与地面建筑平行,登上台阶才能进入石墓,如果不是埋在封土之下,还以为是地上的石室,与汉代前祠后墓的设计极为相似,这种石墓在石材建筑上应用成熟,大量使用石条和石板技术,而石板人物雕刻成为这个时期的艺术标志。在四川地区发现不少宋代石墓,我虽然之前没有见到过完整石墓的介绍,但在国家博物馆休息廊陈列很多这种石墓中出土的人物石刻,极具写实的艺术风格,劳动人民的形象居多。而杨灿墓最写实的人物石刻可能是墓主人杨粲和夫人的画像,在男主人和女主人主墓室正中的位置,画像旁边对称有侍从伺候,男主人两侧是丫鬟,女主人两侧是女仆(岁数大),站在凳几之上。门口是八个武士,近处是四个文臣,四根柱子下是侏儒力士,四门龛内的女童(妇人)启门图案,加上两个贡使像,合计28像。根据考古报告,刚挖掘时杨粲画像石刻还有颜色,身上是红色的袍子,我特意把照片的颜色变红了,土司形象果然变得肥胖而霸气。另外八武士分门外和门内,门外武士不扎紧盔甲袖口,是礼仪装,门内武士袖口是捆成一个大疙瘩,属于禁卫军,男主人门内武士持斧,而女主人门内武士持弓箭。而妇人启门也是统一开启外侧门,这些石刻细节都比较有趣。

网上介绍如下,杨粲墓,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县龙坪永安皇坟嘴,建于南宋理宗淳佑年间。为平顶双列双室,也就是四室的设计,男女分室,并列排放,前室为通道,后室为墓室,极为隆重。石墓用白砂岩条石砌筑,496块石条石板,最大的3000公斤,以子母扣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可见对于重型石条的吊装搬运技术已经成熟。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在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中居于首位。全墓有雕刻190幅,系目前国内发现规模宏大、雕刻最丰富的南宋墓葬。石刻内容有人物、动物、花卉、器皿、几何图案、仿木构建筑等。其中,28尊人物造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有武士、文臣、侍从、奴仆和妇人启门等形象,动物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龙柱、鹿等形象,墓内雕刻丰富精湛,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线刻、透雕等技法兼施并用,雕技娴熟,造型逼真,具在五代、北宋以来的高度写实主义传统。

    专业数据描述如下,杨粲墓的平面布局是南北两室并列,为杨粲夫妇合葬墓。南室墓主是杨粲,北室墓主是他的妻子。两个墓室结构大致相同,均由墓门、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组成,中有过道相通。通长8.42米,前室宽8.04米,后室宽7.53米。棺床置于后室中间,长3.42米,宽1.84米,高0.43米。四角垫有圆雕龙柱,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和龙尾。后室墓顶各有一方形藻井,当中分别镌双钩"庆栋"(男室)"德宇"(女室)字样。两室墓门的高度、位置、装饰基本相同,安有仿木构单页门扉,可以开阖关锁。需要强调的是,前室和后室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后室比前室低3米左右,可以放棺木,形成墓穴,男女室设计有通道连接,互通有无,分分合合。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后室停放棺床两侧带龙柱和妇人启门图装饰的门龛设计,这是杨粲墓的设计精华所在,后墓室棺床本身就极具设计感,现场看不太清楚,好像是盘龙托举着棺床石座,“棺床置于后室正中。四角垫有圆雕龙头,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和龙尾”。第一次见到这种设计,而四处龙柱妇人启门石龛非常著名,寓意不明确。在人间带龙柱的建筑都是比较高级的祭奠建筑,比如文庙大殿,宋代晋祠圣母殿,是国家级别祭祀的大神之殿,而妇人启门图案也有说是童子启门,是宋金时代墓室最喜欢用的纹样,这种纹样说代表的宗教含义不详,一般猜测是灵魂转世之门,而带有龙柱的转世之门非常高贵,至少投胎到帝王之家。而另一种解释是一种扩大空间视觉的装饰,显得墓室还有其它的院子可以扩展,通往想象中无限的空间,我更喜欢灵魂转世的表述。四处妇人启门图,不仅仅是对称装饰,也代表墓室中四通八达的空间通道,50平米的面积,设计出几百平米的装饰空间效果,这个墓室是遵义地区土司土皇上管辖地域与四川地域丧葬习俗相近的重要证据。

  另一个关注点是建筑元素,石刻中仿木构建筑,六个龛均带有屋檐装饰、梁柱斗拱、柱下有础有檟,上连枋檩、阑额、雀替、斗拱,仿木构细节写实。屋顶上翼角飞翘,铺满瓦当。这种把建筑外立面刻画到室内的壁龛雕刻手法,在宋金墓室中是主流画法,好像把墓室当成建筑中天井的视角,看见的都是建筑外立面,寓意深远。也许这是给另一个未知世界看的视角,用石刻画像展示墓主人曾经的高光时刻。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