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土司杨粲墓,宋代石质墓室的典范

标签:
贵州旅游杨粲墓杨氏土司墓群遵义古迹杂谈 |
分类: 其它南方古迹 |
杨粲墓是现有宋代土司墓中最精美的石质墓室,整体保存完好,现场可以看见大型封土之下被横切了一刀,露出石墓的前门庭,在石墓前门庭上用混凝土砌筑了防护屋檐,石墓入口几乎与地面建筑平行,登上台阶才能进入石墓,如果不是埋在封土之下,还以为是地上的石室,与汉代前祠后墓的设计极为相似,这种石墓在石材建筑上应用成熟,大量使用石条和石板技术,而石板人物雕刻成为这个时期的艺术标志。在四川地区发现不少宋代石墓,我虽然之前没有见到过完整石墓的介绍,但在国家博物馆休息廊陈列很多这种石墓中出土的人物石刻,极具写实的艺术风格,劳动人民的形象居多。而杨灿墓最写实的人物石刻可能是墓主人杨粲和夫人的画像,在男主人和女主人主墓室正中的位置,画像旁边对称有侍从伺候,男主人两侧是丫鬟,女主人两侧是女仆(岁数大),站在凳几之上。门口是八个武士,近处是四个文臣,四根柱子下是侏儒力士,四门龛内的女童(妇人)启门图案,加上两个贡使像,合计28像。根据考古报告,刚挖掘时杨粲画像石刻还有颜色,身上是红色的袍子,我特意把照片的颜色变红了,土司形象果然变得肥胖而霸气。另外八武士分门外和门内,门外武士不扎紧盔甲袖口,是礼仪装,门内武士袖口是捆成一个大疙瘩,属于禁卫军,男主人门内武士持斧,而女主人门内武士持弓箭。而妇人启门也是统一开启外侧门,这些石刻细节都比较有趣。
网上介绍如下,杨粲墓,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县龙坪永安皇坟嘴,建于南宋理宗淳佑年间。为平顶双列双室,也就是四室的设计,男女分室,并列排放,前室为通道,后室为墓室,极为隆重。石墓用白砂岩条石砌筑,496块石条石板,最大的3000公斤,以子母扣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可见对于重型石条的吊装搬运技术已经成熟。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在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中居于首位。全墓有雕刻190幅,系目前国内发现规模宏大、雕刻最丰富的南宋墓葬。石刻内容有人物、动物、花卉、器皿、几何图案、仿木构建筑等。其中,28尊人物造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有武士、文臣、侍从、奴仆和妇人启门等形象,动物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龙柱、鹿等形象,墓内雕刻丰富精湛,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线刻、透雕等技法兼施并用,雕技娴熟,造型逼真,具在五代、北宋以来的高度写实主义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