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寺壁画,界画的几何之极致

标签:
岩山寺金代壁画经变图杂谈 |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
随北京古迹群山西五台山台外2日寻塔之旅,上篇记录岩山寺彩塑,本篇记录岩山寺壁画。如今岩山寺文殊殿的主角已经不是文殊菩萨了,而是出自于金代宫廷画家王逵之手的精美壁画(1167年),东壁为佛本生经变图(38平米),西壁为佛本行经变图(38平米),其余小块墙壁有佛塔等,这铺壁画的特色就是集人物、山水、界画为一体,把一幅精心构图的卷轴画放大到墙壁上,在某个层面上讲是空前绝后。比如现存著名的寺观壁画,多为说法图,朝元图,出行图,都是以神像人物画为主,如果从画面中抽去所有的人物形象,只剩下一张凌乱的白纸;而岩山寺金代壁画,当你在想象中抽取所有的神像人物之后,奇迹发生了,展现是一铺以古代大木结构建筑群和园林山水图,也可以说一幅完整的古代小城池地理全图,这就是岩山寺壁画中隐含的最大魅力。用任何词赞美也不过份,虽然是金代壁画,但我相信壁画粉本素材传承来自宋代,只有宋代发展起来的人文思想和宗教世俗化的理念,才是壁画创作的真正时代背景。
我喜欢自己的科幻的解读,壁画的粉本是一个分图层的结构,如同我们现在的电脑绘图工具中的分层,最基础的图层是界画,包含建筑、园林、山水等等非佛教人物的基础素材,这本身就是一幅宏大的精美画卷,除了核心的楼台亭阁,还可以在界画上添加市井风俗的描绘,磨坊水动力传动机械的细节,酒楼幌子的招摇和室内人物的魅力,是建筑卷轴画的基础,这些界画可以是独立的小作品,联合起来也可以是清明上河图一样的大作品。
除了界画基础层之外,就是另一个重要的图层,佛教人物层,就是在基层的上面,覆盖或添加一层佛教故事画,其中壁画中大型佛教画面,比如说法图、北壁东隅的佛塔就直接强行覆盖在基层上,而一些佛传故事人物就在预留的建筑空间内按顺序绘制,与周围小环境相得益彰,壁画上标有40多处题刻,用文字说明指示此处所绘佛教人物故事的出处,构思巧妙,布局严谨,好一铺佛教文化传播的巨作,无与伦比。
(壁画细节来自国图山西寺观壁画展和网络,参观禁止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