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塔院,凑数塔铭小集锦

分类: 北京六环外古迹 |
从东门进上方山森林公园,沿着“云梯”古山路向上,过“款龙桥”,可以看见“兜率禅林”的总山门,山门附近有六座清代石碑,进入山门就是以兜率寺为核心的寺庙群,因为正在维修,只好绕过继续沿着山路攀升。过辩香寺就是上方山的塔院,看整个园区游览示意图,塔院位于寺庙群的中心,北溟先生博客里有一张照片,是上方山地形地卫星图,显示塔林在景区的中心位置。其规模超出我的预想,说是房山有108座古塔,这里有55座,有点夸张,因为高度小于2米的砌砖坟冢,算不算塔两可,新旧也不可辨识,充个数也理解。用美术人的眼光看,只有四个塔可以说的过去,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忏悔上人塔”(明代维修),一个是亭阁式砖塔(辽塔),一个是号称房山最美的“浩如泉公塔”,汉白玉覆钵体塔(清塔),一个是倾斜的覆钵体塔(明代塔)。
路边有块老牌子写到“塔院,始建与金代,有历代祭僧墓塔五十余座,六聘山忏悔上人坟塔,已载入县志。”看资料,这里是兜率寺寺西南的南塔院,保存辽、金、元、明、清五代许多墓塔,以辽道宗大安五年(1089年)建“六聘山天开寺忏悔上人坟塔记”历史最久,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墓志中记载该僧“所度黑白僧众二十余万,住持本山三十年”。如果墓志不是吹牛,这个忏悔上人真的很牛,那么说,这个忏悔上人塔前身算是辽塔了,塔院,也应该始建于辽,而不是金。忏悔上人这个塔很难查到介绍资料,在塔院中算第一高的大塔,矬子里拔将军,塔高也就11米,塔身背面有空白处,不知道是不是镶嵌塔铭的地方,网上流传塔铭的拓片,是上方山寺院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忏悔上人塔旁边的六角形亭阁式塔,基本保持破旧的原装状态。这在辽塔中算是小塔,貌不惊人,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塔与庄公院那个塔的建材砖的类型很像,虽然结构上有差别,一个是亭阁式塔,一个是密檐式塔,塔身外包砌方砖,或者说是塔身用粘贴工艺,贴上装饰性的外墙方砖,这一点是一致性的。足以说明这个塔是属于最高级“装修”,代表着那个时期砖的最高制造水平。该塔的构造精巧,特色在于采用高规格的特制塔砖,塔砖制造精度和难度是那个时代较高的水准,比如那个著名的狮子砖雕,规格是500×250×N(mm)的高浮雕艺术品,浮雕凸出30(mm)高度,造型传神,估计出自皇家砖窑和大师之手。还有塔身背面的仿木门砖雕,是一整块大型的砖雕,小1米的见方,足见制造功力。一些细节,比如须弥座上端砖的弧度,塔身立柱下端仿柱础砖雕,都能体现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高品质小塔,从建筑细节来讲,比忏悔上人塔保留了更多的老塔的元素,弥足珍贵。
上方山塔院难得的是每个墓塔按规律分割成一个个小院,小院附近混合有不少建筑遗址,墓塔和周围的建筑遗址错落有致,沿着山势分布,本应该僻静之地的塔院,成了僧人们每天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祭奠和缅怀成了每天的功课。塔院还有一种塔比较特殊的清代石塔,样子很难看,我称为“石板塔”,用大型石板(石碑材料)和几根塔边石柱堆砌的二层塔,内部中空,非常实用。比如“同源隐蹟”塔,六边形,3米高,基座是石板组成的方形座,第一层是六块石板围成六边形组成,自承重。第二层有六根石柱,加上六块薄板,每层有一块横板,塔顶是小石头构件。这种塔也有简单的变形,比如石柱之间可以砌砖,节省石板的材料。这种类型的塔来自对石板加工的成熟工艺,与石经山的刻经板工艺一致,是房山地区刻经石板加工的延伸,这些石板也可以做成石碑,墓碑,是房山地区的绝活,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类似的塔。
1、
古迹寻游,20120506房山寻游之上方山塔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2a6d30101461j.html
2、
猫耳山,上方山(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9f8cff0102uy0h.html
3、小夜曲916,上方山寻塔游(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67fe2b0102vn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