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寺,纪念一个有情怀的建寺人

标签:
高桥寺佛教谷积山鲁家滩 |
分类: 北京六环外古迹 |
七月十日,天翔提议从鲁家滩方向走到高桥寺,谷积山附近的古迹已去了两次,每次都比较惊叹,一次是开车从北车营进山,把车停在灵鹫禅寺,参观了谷积山山脉上的古迹,所谓的三寺三塔二墓及一堆石碑,惊叹古迹遗存之多;二次是开车从晓幼营方向,沿着柳叶沟进山,参观了环秀禅寺和广智禅寺,惊叹明代无梁殿建筑和丢失的精美石雕构件;这次是第三次,开车从鲁家滩方向进山,参观了只有传说的隐身高桥寺,这三次每次都是单向按原路折返,没有走过户外经典的穿越路线,总算通过偷懒的方式完成了谷积山附近三条主沟的古迹寻找。而只有这个高桥寺遗址,地面上没有一个完整的建筑遗存,但是,给我留下一个寺院创建者的创新情怀。
回家后翻看网上老师们介绍高桥寺的文章,高桥寺的名字就是一个谜,这个建在高岭峡谷之中,遗址上遗存大型雕花石构件的神秘寺院,查不到任何有关的文献,也找不到碑记,所以无法确定这个寺院的真正名字。只好以寺院山门前的大型单拱石桥为名,俗称“高桥寺”,也有专家认为这个寺院就是广智禅寺,我不太纠结寺院的名字,只是奇怪为什么难于找到证据,难道是有人刻意的抹去了寺院的相关历史信息,这个位高权重的人士,也许是某些历史政治原因,做为当权者毁掉了寺院建造者的所有文字信息,其仇恨是要把寺院建造者从地球上抹掉,从历史文献中抹掉,总算放过了现在遍地的石头构件,还有没有被完全清除的寺院遗迹,留给后人去猜想。
最感兴趣的是探讨寺院的建筑风格,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寺院的建造者是个有情怀的创新者。首先这是一个建立在高岭峡谷之上的寺院,与平原中的寺院或者浅山山脚下的寺院完全不同,在北京地区很难找到类似的风格。寺院的建筑物是沿着上山的道路而设计的,完全打破了所谓的中轴线的限制,也就是说高桥寺寺院建筑的布局,可以理解成沿着自然的山脉而定制,与山体合为一体,与峡谷为邻,从山脚下仰望,寺院造型好似空中楼阁,云雾飘渺,佛国仙境,石头城堡,这种与周围山体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一定是有情怀的建造者。
高桥寺有着不拘一格的建筑风格,从寺院遗址的最高点望去,三面环山,只有朝东的方向可以极目远望东方,远方是日出的地方,也是姚广孝塔的方向,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下的柳叶沟,从柳叶沟到高桥寺,经过环秀禅寺,广智禅寺,然后开始沿着山脉登高,在登山到一半的时候,看见第一个建筑遗存,是著名的过街塔,也曾经是高桥寺成名的标志,现在只剩下单拱城门,门上的覆钵体石塔已经被炸塌,网上勤业斋老师有详细的跟踪介绍过街塔的变迁,塔基有3.2米高,据说塔高10米,这种过街塔的制式很少用,我了解最早是居庸关的元代的云台,北法海寺也有类似的过街塔,可惜都不存在了,香山有个新仿建的,能在寺院建筑中采用过街塔的方式,就是一种大胆的继承和发展。
沿着过街塔再往上攀登,就是大型石桥,这是高桥寺赖以成名的石桥,飞跨在十几米高的山涧之上,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不是说建筑技术有多么难,而是说石桥的体态优美的融入山野之中,好似高高挂在空中的天桥,让仰望的朝拜者,在视觉上以为找到了通往仙境的天桥,或者是通往佛国的天梯,这是过街塔之后又一个冲击心灵的建筑,汉白玉的石栏板雕花简朴,正是“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被土埋”,我的照片没有照出挂在天边的感觉,因为是悬崖边上,找不到好角度。这里有我的疑惑,桥面上为什么覆盖了1米多厚的黄土,别说是被洪水冲下来的,我不信。
过街塔和跨涧石桥建筑是一般山顶寺院所没有的,所以说高桥寺的建设规制有创造性,而不是默守陈规,过了高桥就是寺院城堡似的山门建筑,门拱几乎埋在地下,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解释桥面上的黄土厚度,这里的地貌发生过很大变化,山门门拱的朝向向南,只是那段残墙的高度,显示这里曾经有过高大的城堡建筑,好像是建在悬崖边上的寺院。寺院沿着山势的分布遗址,几乎看不出传统的建筑布局,也没看明白建筑的朝向,有一些带有覆莲花纹大型石构件,还有水井、水槽、和尚塔地基、遍地的探洞,因为是夏季,整个遗址全部覆盖在树木和青草中,看不出所以然,留下个迷自己去猜,争取秋冬季再来。
(后补几张2017.1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