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崖摩崖石刻,辽代线刻巨幅童子拜观音像

标签:
赤城龙门崖摩崖石刻舍身崖云州水库 |
分类: 河北天津山东古迹 |
文保牌上的名字是“龙门崖摩崖石刻”,当地人可听不懂这个名字,如果提“龙门崖”几乎没人知道,现在虽然两山之间修了云州水库大坝,但是两山之间的万丈关口雄风犹在,如同一道天然的大门。这里汉代叫“独固门”,非常形象,我喜欢这个名字,有摩崖石刻的山体就是单一的独石,侧面高150米,宽500米,几乎90度的一块整体崖壁,如同一个巨大的屏风,耸立在峡谷的东侧,独固门最为贴切。这种地貌也是奇特,是赤城独有的特色,唐代才叫“龙门崖”,清代叫“龙门峡”,老百姓俗称“舍身崖”。可能叫“龙门峡”的地名重名太多,所以选择了唐代的名称,无可厚非,而且摩崖石刻中也有一则“龙门崖”的石刻,也算是实至名归。而网上搜龙门崖,真的不如舍身崖有名。
赤城的旅游宣传多说摩崖石刻中的舍身大士像,是明代“土木之变”十九岁的田姓女子殉节者,这是错误的,按照古迹地图的说法,这是一幅辽代线刻菩萨像,我说是童子拜观音像,因为有个童子像,佛像早于明代的“土木之变”就已经有了,也就是说,跳崖前就有了菩萨像,网上描述,菩萨像头着花冠,上身袒,下着裙,结跏趺坐于仰莲之上,通高达4米余,像式丰满圆润,有明显的唐风,像旁的题刻有“燕京”“望云县”等辽代地名。所以,确定为辽代线刻佛造像,这种摩崖线刻造像,在附近的云州护国寺石窟内还有两处,可惜有佛像挡着没看见,只看见石窟外侧的线刻佛像,涂料刷的好像很新。所以说,辽代的线刻菩萨像是这里最早的文物,也享受最尊贵的待遇,有个黄琉璃瓦的木廊,是龙门崖摩崖石刻群的最杰出的石刻代表。而那个佛像上面“舍身大士”的石刻是崇祯年补刻的,其用意可以说是盛赞观音大士,也可以说还原民间百姓的愿望,让“土木之变”十九岁的田姓女子随菩萨而去,让龙门崖与当地的舍身的历史事件成为一体而纪念之。总之,线刻佛像不是舍身跳崖的女子像。
我们统计了有30处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大部分有题款,纪年明确的,有明代正统、正德、嘉靖、万历、崇祯,清顺治、康熙、乾隆等,背光形制有匾额形、圆首碑形、方首碑形和临崖题字刻画形,碑形石刻规格不等,多为镇守边塞的将军题写,字体各异,风格亦殊,有些已经风化不清了。其中最大的当然是“朔方屏障”,3米见方,每个字体可以停两辆轿车,
“朔”是“北”的意思,“北方屏障”,明代御史孙愈贤题。最清晰的是杨洪将军的,赤城古迹寺庙几乎都有他老人家的踪迹,最科技的是重影摩崖石碑石刻,估计要戴上3D眼镜欣赏,最漫画的是碑座上有条牛,卧牛,最讨厌的是新刻的字,以为自己是土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不说啦,这里摩崖石刻更像是明清两代镇守将军写的黑板报,用文字和题刻传递着几百年前戌边将士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