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都护在燕然
都护在燕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734
  • 关注人气:6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2016-07-17 19:33:16)
标签:

峰口庵

圈门

天浮桥

蹄窝

牛角岭

分类: 北京六环外古迹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201673日,北京古迹群活动日组织门头沟古道游,第一站是圈门到峰口庵,第二站是牛角岭,无意中做成了京西古道的“蹄窝”主题游。峰口庵的蹄窝是古道上最出彩的,在这里遇到“豹哥”,自称以前玩过胶片,伤着了,金盆洗手了,在他的热心导演下,我们在古道上列成一队,每个人都把脚放在蹄窝旁边,区别于背着重物的驴子,我们是用手指着蹄窝,拍照了有趣的合影,古迹群不仅只喜欢参观古迹,更重要的是集体活动过程中的健身和快乐。

关于这段玉河大道的古迹,有孔铜钱在2011年就有博客做了详细介绍,带路的天翔128群主也有《京西古道之峰口庵关城及蹄窝》的专题介绍,5年过去了,山下的圈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古迹都修缮成新迹了,而峰口庵附近的古迹居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有传承记载的峰口庵清道光十四年的《峰口庵碑记》和关城西侧的《重修峰口庵东西山路碑》、无头的石像,残破的功德碑,以及峰口庵关城,这些核心的峰口庵古迹依然和五年前一样的姿势躺在草丛中呻吟,甚至比五年前还要残破,有块碑成了标语牌,文保牌被砸丢失,难道这就是花费巨资开发玉河大道旅游的结果,追逐拆迁和新建仿古建筑的利益,而缺失对文物最简单的保护,难免让公众猜疑,仅仅因为保护这些文物没有油水而放弃保护,地区管理者也太捞了。

十八盘到峰口庵的古道,也许是西山最有特色的古道,因为是商道,区别于香道,就是古道上运输的是商品而不是香客,所以,古道的设计是超重载型的,路面的石块要厚,或者石板竖向埋入土中,经得住大骡子大马背负重物的反复踩踏,否则就现在大型货车压毁小马路一样,把普通的古道压毁了,这种超重型古道聚集了古代修路人的智慧。这里的路面很宽,满足驮着大筐的牲口双向行走,这就是古商道的另一个特色,在西山遍布古道网络中属于珍稀的品种。今天一起游览的峰口庵和牛角岭古道,都是著名的收税关卡,几乎都是建在山脊的垭口,有完备的城关防御体系和停留牲口的平地,便于运输的队伍集合并查点货物过关,这是北京西山古商道的又一个特色。

当然,古商道最大的特色是关卡附近岩石路基上的“蹄窝”,在网上查“蹄窝”的资料,发现西山老闫老师刚发了一篇文章,《京西古道蹄窝与壶穴之争的前因与后果》,接着拜读了苏德辰教授的《古道蹄窝成因考》,老师们的文章很严肃和专业,我们做为一个喜欢看热闹的古道游客,很喜欢蹄窝的现象。文章中提到三处著名的蹄窝集中区域,我都是近期参观过,峰口庵的蹄窝最集中而出彩,牛角岭的蹄窝最多而大气,而石佛岭的蹄窝一般般,都是古道上的旅游话题,让人惊叹。做为一种人文古迹,我们喜欢摩崖石刻,包括造像和文字,是人类刻在岩石立面石壁上的艺术,而“蹄窝”是岩石平面上的艺术,一种奇特的人文古迹,不是人类直接的艺术创造,而是人类所驱赶着驮着重物的牲畜铁蹄,在常年岁月中踩踏地上的岩石留下的脚印包浆,铁蹄和岩石用岁月踩出的包浆,大骡子小驴用铁蹄在岩石上盘着小坑,盘出了包浆,正是古商道最奇特的历史遗迹。

    我在2014年也写过《圈门,玉河古道上的四个过街楼》的博客,这次补充了峰口庵关城,以前以为是个过街楼,圈门的门楼也找到第二个遗存的门洞,几乎埋在地下,曾经做过居住的房间,重温了孙桥,梁桥和天桥浮,走了天梯和十八盘,唯一的遗憾是想在圈门那个清朝人站的位置照个同样背景的照片,实现不了了,现在种上树了。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十八盘古道: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天梯,天翔: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圈门到峰口庵,以及牛角岭古道上的蹄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