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第21窟西侧菩萨坐像在国博

标签:
第21窟佛头佛造像国博造像展天龙山石窟 |
分类: 参观博物馆 |
10年前参观晋祠,天龙山石窟的路标就在眼前,同伴去过了,劝我说别去了,石窟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全被盗光了,只能看看空荡的石窟,简直是浪费时间,所以,我放弃了近在眼前的天龙山石窟。
10年后参观国家博物馆的佛造像展厅,非常荣幸地听到吴老师近2个小时对佛造像展品的讲解,涨知识,其中讲到对天龙山石窟佛造像,第21窟西侧菩萨坐像,让我对这件被盗的唐代石窟造像有了极大的兴趣,这座造像是通过国家资金近几年才从海外请回来的,有复杂的背景,为此,我上网查阅了天龙山石窟的有关资料,有网友把日本人拍照的80张老照片和世界各地博物馆所藏的天龙山佛造像都展示出来,惊得我目瞪口呆,原来空荡荡的石窟里面曾经有多么灿烂的造像,这些包含了东魏、北齐、隋、唐、五代等4个半世纪的雕刻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可惜已经不存在了,只能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展现当时的石窟雕塑,让那些精美的佛像复活在爱好者的心里。
国家博物馆展示的第21窟北壁西侧菩萨坐像,主要展示佛像的身段,这个身躯是真迹,曲线优美,造型匀称,而佛头是后来仿制的赝品,真的佛头还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网上描述“第21窟造于开元(713-741年)间,北壁一佛二菩萨中的佛,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东侧菩萨头,现藏日本根津美术馆;西侧菩萨头,现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而该菩萨身躯却又藏在日本出光美术馆。一佛二菩萨被两个国家四个单位瓜分”,附上网上第二十一窟的示意图,非常直观的介绍,注意abcd的标识,这个在日本的身段被送去国际市场拍卖,因为这个机缘就被请回来了。据说当年被盗佛像的头是被硬生生地掰断的,这种非切割工具而用撞击掰断佛头在颈部形成不规则的断裂纹,是区别天龙山被盗石窟佛造像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恶的窃贼,下手真狠,我们在展厅看到的身段躯已经安装上了佛头,具体谁安的佛头没有说明。
再说菩萨头像的真迹,网上描述,这尊天龙山唐代第二十一窟菩萨头像就是当年日本山中商会从天龙山掠夺盗走的众多佛雕之一,日本山中商会在美国销售时为洛克菲勒家族所购买。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洛克菲勒二世的夫人.艾比(AbbyGreene
Aldrich1874-1948)将此心爱宝藏捐给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这尊出自天龙山第21窟的菩萨头,是典型的天龙山唐代造像的样式;高宝髻,头上饰摩尼珠,面相浑圆丰满,头部微倾,眉线细长,两眼下视,菩萨双目含笑,嘴唇微启,神情安详,显得非常敦厚和蔼。秀挺的鼻梁,与大、圆、满的脸盘形成对照。菩萨头束着唐代妇女常见的高发髻,颈部刻出三道蚕纹线,樱桃小嘴及圆嘟嘟的脸庞,是盛唐以胖为美的经典造型。整尊头像精美细腻,肤色光洁柔美,神态安详逼真,是中国石雕造像中的极品之作”。这尊佛是男身女像,不得了!
这里的蚕纹线,其实就是脖子上胖的皱纹,我自己认为这脖子上的皱纹与纤细的身段形成较大的反差,难怪21窟唐代末期的艺术价值是平庸的,身段和头部雕塑的不协调,怎么也是一个大肚腩,可能那样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不出美感,谁不喜欢纤细的身段呢,也许唐朝有预见到千年之后的审美价值,所以折中了,胖头瘦身。可是网上有专家评价,唐代是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这尊天龙山唐代菩萨头像可以说代表了唐代造像的最高水平,曾经在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博览会时轰动一时。
据统计,天龙山21个洞窟,共有佛像约500尊,被盗佛像主要有150件,查之有据,已找到并确认于天龙山石窟具体位置的有47件。第二十一窟没有完整的老照片,好在可以参考与其同期的唐代石窟老照片,现在可以在国家博物馆认真的欣赏这尊唐代大型石雕塑像,把它刻在自己的记忆中,直到有一天,去了天龙山石窟,看着二十一窟空荡荡的石壁,找找还原的痕迹,那是这尊佛像永远回不去的家乡。
参考文章:
1、雅昌艺术论坛,论坛版块,收藏区,雕刻造像,天龙山石窟整理版本(楼主:
飞觥醉月)
飞觥醉月)
2、南山供秀(微信照片)
网上照片:
前一篇:石经山(三),单层小唐塔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