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山(三),单层小唐塔的浮雕

标签:
单层小唐塔石浮图石经山 |
分类: 北京六环外古迹 |
石经山上曾经有五座唐代小石质佛塔,分布在五个自然形成的山顶上,称为小西天的五台,现在剩下2座,除了金仙公主塔外,还有一座单层小唐塔,按塔的专业分类叫做单檐仿亭阁式石塔或单层亭阁式石塔,这个耸立在石经山最高端的石塔没有自己的名字,孤零零地站在南台的悬崖之巅,这个唐塔是云居寺附近七座半唐塔中唯一一个真正站在山顶的塔,可以俯瞰远方的山川大地,建筑的年份是唐初,塔里面没有佛像浮雕,塔壁上的刻字己经模糊,但塔门两侧的力士像,忠诚的守候了一千多年,算是北京山顶上最老资格的建筑物了,祖宗级的建筑。
这种单层小唐塔很矮,也就一个人的高度,体量很小又结构简单,其表达的意义更像是一个可移动的石佛龛。这是人们想象中的最典型的房子模型,四方的墙壁,上面有一个殿堂式的屋顶,这就是唐朝人民心中最理想的房子模样,也是儿童第一次绘画房屋的模样,一座最简陋的房子模型,人类基因中最原始的概念房,确寄予了人类无限的希望,相信佛祖一定是住在这样神圣的地方,住在我们理想中的房子里,俯瞰人间冷暖。
这种类型的单层小唐塔,北京地区仅有两个,另一个保存在云居寺里面,我叫它云居寺单层小唐塔,这座塔原来是云居寺所在水头村南边梦庵堂的遗物,称作梦庵堂塔,一度被村民当做鸡窝,每天,塔内浮雕“西方三圣佛”和东方的一窝土鸡作伴,过上了悠闲的田园生活。这个小塔外面很朴素,只有简单的印度式门楣装饰,没有门边力士的浮雕,只是在塔心室的背板上有一组浮雕,一主二胁侍的组合,老高说佛像上面刻有纹饰,我拍了一张,放在片头,浮雕凿刻的方式与云居寺四座仿密檐石塔的不一样,采用压地隐起的雕刻手法,据说唐初雕塑作品习惯采用这种简捷的手法,那么说来,云居寺小唐塔比石经山小唐塔的年代要早,为了这个塔,前天又去了一趟云居寺,把哥俩的照片放在一起,让它们在我的博客中相逢,北京地区绝版的唐代单层石塔,千年后在照片上相逢。
在业内,石经山顶上的小塔有塔铭,叫“乾宁五年塔铭”,看老照片小塔带有塔刹,庄严大气,塔铭是乾宁五年(898年)四月,有惠化寺僧,同学僧钦朗,莫州器长官张彦章,宝光寺僧敬缘等四人同游石经山记文,好像是到此一游的石刻,与建该塔无关,没想到啊,唐朝的到此一游的乱写乱画,成了考证该塔的珍贵的文物,也证明塔是在898年前的塔,塔内还有墨迹,书法水平一流,其实,看放大的照片,背板上有漫漶的字迹,可能是该塔的真正题刻,成为永远的谜题。
1、
2、天翔128的博客,北京八座半唐塔。
3、
4、古迹寻游的博客,北京古塔汇总,唐塔
梦庵堂塔:
石经山半座塔:(塔檐是老残件,其它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