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2015-05-15 10:35:36)
标签:

大学夹道

后海夹道

院墙

青砖

老墙

分类: 北京人身边的古迹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胡同,有一侧是大青砖的院墙,风化很严重,有历史沧桑感,这种大青砖的院墙只有王府等级的建筑才敢有,皇家的院墙规格要更高一点,一般墙面抹上灰,刷上红涂料,所谓红墙是也,而王府的院墙什么也不抹,裸露着砖,比如,大学夹道,后海夹道,这条狭长的胡同是景山东区胡同游的必经之地,电动三轮车夫经过这段老墙,总是停下车给坐车的游客讲一讲老墙的历史,也让我有点好奇。

网上查,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一直是中国人入朝为官的重要途径,到晚清时,西方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已经建成了几百年,中国却还没有一所现代化的国立大学。1898年,光绪皇帝接受康梁的变法主张,实行新政,开办学堂作为新政的一项重要措施,京师大学堂终于成立了。大学堂初建时因亟待开学,新建校舍将景山东面的原和嘉公主的府邸改作大学堂。公主府的正殿成了教室,绣楼改成了图书馆,1912年5月,大学堂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成为第一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一大批名流学者来校任教。陈独秀被聘为文学院院长。图书馆在红楼一层,李大钊是主任,毛泽东曾为管理员,住在附近的三眼井胡同。1952年,北京大学迁至西郊,大学夹道作为地名却没有随之迁徙,而流传下来。

大学夹道,位于东城区西部,北起三眼井胡同,南至沙滩后街,东与东高房胡同相通,西邻景山东街,大学夹道这老墙有三四米高,一律是青灰长条砖。不要小看这青灰条砖,也是有来历的。这些砖都是当年德兴官窑中烧制的,每块砖上都有印章,只不过有的印章没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有的因为时间长被消蚀掉了,这是网上的信息,现场真的什么印章也看不到。

看来这段墙最早是公主府的院墙,可笑的是墙的砖缝比我手指头还粗,估计有的砖缝超过2公分,不知什么原因让这段墙粗制乱造,浪费米汤白灰,丢瓦匠的脸,可就是这样丢脸的墙确保留至今,成为北京胡同中的经典。也可能是后来修补的墙,大青砖不够用大灰缝来凑合。当年老百姓的院子砌不起大青砖的院墙,有夯土墙就很好了,一般都是篱笆墙,木栅栏院围栏等,所以,胡同中大青砖的院墙很少存留,十分珍惜。

说到砖上的铭文,这段墙没有发现,但在慈惠胡同,我发现一座民宅的山墙砖有一些铭文,只是看不清写的内容,说到慈惠殿胡同,有朱光潜老先生1936年写的散文,《慈惠殿三号》,草草阅读,70多年前胡同已经好乱了,现在胡同的景象比老先生笔下的场景还要乱,那个胡同西口的小庙也许就是有铭文砖的那个建筑,瞎猜而已。

另外想说说离这里很远的后海夹道,也就是什刹海九门小吃的那条胡同,一面墙是北京最有特色的墙,因为是摄政王家西花园的院墙,质量最好,长度最长,真正高大上的大青砖墙,摄影家的取景之地,午后灯笼的倒影印在古老的墙上,别有一番胡同风景,砌墙的青砖上也开始有人刻到此一游的名字,人怕出名墙怕刻啊。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大学夹道,慈惠胡同山墙和后海夹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