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最近的往往是最远的

标签:
天宁寺天宁寺塔 |
分类: 北京人身边的古迹 |
塔是宗教建筑,也是古代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有时旅游的目的地就是去看塔,而对我们生活社区的塔,就是多么的精美,也往往视而不见,习惯,总让人失去自己身边最容易拥有,在别人眼中最珍贵的东西,天宁寺塔也不例外。
顺着西二环由北向南走,到广安门附近总是习惯地找一找保持低调的天宁寺塔,每次看见大烟囱压制下的古塔,总会想起双塔映京城的笑话。我不喜欢开车到广安门的区域,每次来都转向,据说这里是元代的中都,也是北京最早做为帝都的发祥之地,天宁寺能伴随在帝都左右,想必是当年有皇家敬佛之地的高贵风范。
天宁寺因为塔而存在,砖塔因为古老而存留,重新修建的寺庙在居民区中挤出了自己的空间,果然是盛世下的辉煌。在老北京网上有加精的帖子专门介绍天宁寺的历史和现在,受益匪浅。也拜读了林徽因先生在平郊建筑杂录中对天宁寺塔年代鉴别的研究,原来天宁寺本身比塔的历史要悠久,可惜没了,天宁寺塔也算是北京几百个塔中排位前几名的老塔,历代翻修,保存了精美的历史原貌,珍贵的国宝。而我对于存在身边的宝藏总习惯于视而不见,伸手可得的北京丰富的博物馆的珍藏却嗤之以鼻,几代古都的遗迹,都在我们的身边,“这里是北京”,谁又能理解这句大白话的真正含义。想起神吐槽早上说的,对女性同事文雅幽默不算难事,有本事对自己家人也这样,珍重自己的亲人是很多普通人做不到的,我们经常把乌七八糟的情绪撒在自己亲人身上,“这里是你的亲人”,谁又能理解这句大白话的含义,阿弥陀佛。
我还是步行找到了天宁寺的大门,门前形成了大仃车场,寺庙都是新的,寺庙大门的传统三门的样式,和我一起参观的多是外国人,我比较了真楞塔窗与慈云寺塔窗的照片,还把塔南门正面与绘画照片做比较,金碧辉煌的金刚力士果然能联想当年的不可一世,印象最深的不是蓝天下的古塔,而是几个高挑的外来尼姑,牵着行李,优雅地走入塔后面的“兰若院”,那里是尼众修行之地,这时再回头看看,在蓝天下,古塔还是比佳人更加美丽。
网上说,天宁寺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庙宇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天宁寺目前是禅净双修为主的尼众寺院。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