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家店和琉璃渠分别位于永定河流出山中峡谷后进入北京平原地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渡口的两侧,是水路转换的重要码头,形成了几百年的古村落,在上世纪30年代还没有败落,看那时三家店的商铺名单,甚至标有日本咖啡馆,可见三家店从来就不是郊野的村落。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只有一条街的小村还保留着五个庙,龙王庙,白衣观音庵,关帝庙铁锚寺,二郎庙,马王庙,虽然这些庙很小很破,但还是能看见轮廓,据说原来最鼎盛时期有十几座庙,在岁月中都消失了,连这个三家店村,在被铁路,公路连续的切割挤压中也要消失了,附属的那些小神庙当然也自身难保,自求多福吧。
这些小神庙中先说龙王庙,它不算最早的寺庙,最早要数白衣观音庵(唐)和二郎庙(金),网上介绍,龙王庙这里供奉了五个龙神,不仅有来自四海的著名龙王,还有第五个神是河神,河龙王,就是永定河神,这是一条中国唯一被封“神”的河流,也算是沾了帝都的光。
龙王庙里有精美的壁画,在庙的正殿东西墙壁上,画有“龙君出行图”,为民间庙宇绘画的杰作。壁画分别长4米,高2米。画面精美华丽而又气势磅礴。东壁画的是龙王在庞大的仪仗队伍的簇拥下,乘龙辇缓缓而来。由巡海夜叉手持三股叉,鱼精举着红色大棒在前面开路。其后是举着大旗的水族。白龙王子提银枪引导龙辇。蟹将军手端双股叉,乌龟元帅手举双锤护卫龙辇。大红龙辇由三条大紫龙拉着。辇上龙王不怒自威,一派帝王景象。西墙画的是众河神迎候龙王,八河神和其他众神,躬身恭候龙王。有的神态肃穆,目视前方。有的则愁眉不展,默默而立。众水怪也各有喜有忧,有动有静。使观者如亲临其境。(本人没看见过)
龙王庙里还发现有500多幅同样精美的佛牌,据了解,被发现的佛牌共分两类,一类是字,直接书写各种佛号;另一类是画,描绘佛、神形象。佛牌规格一般为长60厘米至90厘米,宽25厘米至35厘米,另有一部分为长120厘米,宽15厘米。一共500余幅。字佛牌为纸本,画佛牌为绢本,边缘裱1厘米至2厘米的蓝布边,既保护了佛牌又使画面显得沉稳和谐。佛牌均裱在0.3厘米至0.5厘米的纸板上,纸板用数层古旧纸粘在一起,其中部分采用旧经卷。佛牌背书“三家店龙王庙佛牌”。画佛牌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技法,以石青、石绿、石黄、朱砂等石色为主,以植物色为辅。画面构图疏密有致,突出主体人物,整个画面不留空白,在人物背后绘制红、绿、黄、白、赭五彩祥云。绘画技法娴熟,人物造型准确,神态生动,或喜或怒,或端庄或恐怖,翩翩如生跃然纸上。画面设色艳丽浓烈,以朱砂、石青、石绿绘制服饰,泥金勾勒纹饰,巧妙合理的用间色过渡,装饰性强,符合古时人们的审美观点。
简单说所谓“佛牌”,是一般长60-90厘米,宽25-35厘米的木牌。分两种,一种是写有文字,一种是绘有图画。文字是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不做坏事。绘画则是五花八门。如神像、道像,还有生前做好事,死后平安入地,如做坏事,则死后到地狱里被小鬼下油锅,开膛挖心的画等。过去,每逢旱、涝或年节庙会时,这些佛牌都悬挂庙外墙上,供人欣赏,受到教益。“佛牌”这种东西在北京的寺庙道观中尚少见。可能是三家店龙王庙独创,故十分珍贵。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在被异地“雪藏”不展出。
关于龙王庙,门头沟几乎每个村都曾有过,现在文献记载还有28个,但祭拜的形式略有不同,三家店的龙王庙有给河神过生日的集会,崇拜慢慢演变成拟人化了,信仰中没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那就不是信仰,而是一种传承的习惯文化,把所祭拜的神变成现实中的衙门,进衙门办事要花钱,求神也变成办事要花钱,办成了还个愿,办不成就骂,骂不解气就造反,比如门头沟的祖先们也就有了把龙王晒在烈日下,用柳条抽龙王,拟人逼龙王下雨的场景,这么虐待龙王爷,都以为自己是哪吒,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托塔天王的爹。所以,汹涌的永定河,永远的干枯了,没有水,慢慢也就没有了生命。
有时想起那壁画就想笑,“东壁画的是龙王在庞大的仪仗队伍的簇拥下,乘龙辇缓缓而来,大红龙辇由三条大紫龙拉着”。龙王坐龙辇,非常怪异,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坐着3个人拉着的人力车,还不如八抬大轿威风,一点也不拉风。对凡尘而言,龙王最好自己化为原形,别把自己硬装成高级干部,龙形驾着风雨腾云而来多威武,那时众望所归。
我只是喜欢徒步,爬西山,三家店是个好终点,也是个好起点。谢谢有孔铜钱,勤业斋,天翔128等。另外,那个三家店老照片的女孩,那肚兜和眼神,令人过目不忘,好似白衣观音庵的女神下凡,保佑三家店一方平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