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网上95年慈善寺未修缮前的录像,佩服录像的梁先生,有远处冒烟的大烟囱,也有隐藏在树荫下的魁星楼,主建筑群石刻和画梁的精华都很清楚地展现,95年录像技术不是很普遍,用在录制荒野中的破庙也算是极致的爱好了。那几间破房是慈善寺的全部财产。
后来又看了双塔邨人的博客,《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99页,(1928年)坐落西郊五分署双泉寺十号,建于明,康熙年间重修,属私建。本庙面积约六亩,房屋瓦房共一百间;附属土地二十亩(在庙旁毗连)。管理及使用状况为奉佛自住。庙内法物有泥像一百六十一尊,铜钟一口,铁香炉三个,铁磬两口,供桌二十张,铁钟两口,铜磬两口,小铁磬二十口,铁五供二十份,铁鼎一个,铁牌一架,锡五供一堂,金刚经一部,地藏经一部,观音经一部,另有石碑四座,旗杆两对,松柏树六十余棵。(档号J181—15—115)
1928年的普查对五金件查的仔细,破铜烂铁最值钱,和收废品的思维一致,可惜登记的经书只有三部,那两层寺内最大建筑的藏经楼里面都藏着什么呢。
我对慈善寺的体会有三点:
一是:泉水,观音阁的水帘洞,龙王庙的龙哈喇子水井,大悲殿的甘甜水井都有特点,三口石井,我看到其中一口井能看到水面,不知真假。
二是:百年香樟树,在王三奶奶庙前有高大的樟树,在南方不稀奇,但在北京很少见;另外在最大的主殿《大悲坛》前,有一颗罕见的同根木,同一个树根上长出两颗大海碗口粗的不同的树,大悲是表象,大慈是归宿。
三是:宗教信仰的民间融合能力,如果哪位大神想以逻辑关系找出宗教的组织内部结构关系真是枉费心机了,老百姓的思维是谁给我办事我祭拜谁,吃饭有灶王爷,喝酒有酒神,拉撒有厕神,360行都有自己所供养的神位,至于神上面的领导是谁不关心也不搭理,宗教界是不能越权上访的,要孩子找送子娘娘,求姻缘找千眼娘娘,祈福平安找观音娘娘,说心里话想忏悔就找碧霞元君,遇到解不开的大事就要找高一级的佛教菩萨,上好一点有名望的寺庙,如同社区解决不了找街道,最后找到中央政府。老百姓从古就知道要拜对了神,这个神不能太忙,要有总店,有分店,有网店,能快递,一对一的服务,佛家,道家,儒家,诸子百家,只要心灵有归宿,哪家都是家。用官家的语言说,宗教服务不同层次需要的人群。比如腿脚不好的,不用去妙峰山了,这里是分店,心诚一样灵验。
其融合程度简单介绍如下,慈善寺倚山势而建,平面布局呈北斗七星状,只是勺子的后把儿是进山的大门,越往里走,才能看到勺子里面核心的寺庙建筑。在勺子长长的儿上,也就是没到主寺的门前有一排殿堂,自南而北依次为观音阁、小财神殿、王三奶奶殿、弥勒佛殿、娘娘殿、火神殿、龙王庙、吕祖殿、马王殿。奇怪的是这些殿也可以改变,谁的朝拜率(点击率)高就可以保留,末尾淘汰可换成其他新来的神仙,市场竞争机制的引用激活了各位神像的热情,千年睡佛也爬起来要发展下线了,小心夜里要托梦了。
慈善寺还有魔王菩萨的肉身传说,顺治帝的传说和冯玉祥将军的故事,上网可查专家细说。王三奶奶庙,查不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