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环线23:民乐童子寺·马蹄寺千佛洞
标签:
焉支山山丹县童子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群肃南杂谈 |
分类: 陕甘宁疆 |
离开永昌,下一站是著名的马蹄寺石窟。路过焉支山,我们停车远眺。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焉支山讲述着两千年的文明对话史。
六号窟,唐代一佛二弟子石雕像。该窟称为立佛殿。正壁中央塑有3米多高的石雕刘萨诃像,刘萨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赴印度取经(早于唐玄奘230年),并最早归国弘法的高僧,不仅被神化为观世音菩萨假形化俗,更与佛陀释迦牟尼并比齐肩,佛教第二十二代宗师,是佛教彻底中国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之一。

无论是西汉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战场遗迹,还是隋炀帝召开万国博览会的旷世盛况,抑或是李白笔下"虽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的诗意栖居,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想起最著名的《匈奴歌》,那是匈奴人对汉军最无奈的叹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元鼎六年的马蹄声撕裂了草原的寂静,汉武帝的铁骑踏着焉支山的晨露,在这片水草丰美之地设立了删丹县。县治遗址上,唐代砖瓦与汉代陶片层层叠压,诉说着中央王朝对河西咽喉的执着掌控。北魏郦道元笔下"水草茂美,与祁连山同"的记载,在今天山丹马场的万亩草甸中依然鲜活。


民乐童子寺的名称,相传北魏时期,一位高僧在此地梦见童子诵经,次日发现天然童子像,遂建寺并命名为“童子寺”。

明代曾对寺庙进行大规模修缮,并赐名“报恩寺 ”,后恢复旧称“童子寺”。 现有的寺庙大约是80年代以后重修修复的。

焉支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吟咏的诗词。唐代李白有“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岑参有“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韦应物有“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李昂有“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王维则有《燕支行》诗;明末吕大器有“瀚海欲空青见月,焉支未染白如琼”等描写焉支山的壮美诗句,也成为边塞诗人笔下尽抒豪情的代名词。

民乐童子寺的名称,相传北魏时期,一位高僧在此地梦见童子诵经,次日发现天然童子像,遂建寺并命名为“童子寺”。

明代曾对寺庙进行大规模修缮,并赐名“
童子寺石窟2019年10月7日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面约十公里的童子坝河中游河水冲刷而成的一段砾石崖面上。
现存遗迹有大小石窟9个,窟与窟之间有暗洞相连。石窟分南北两部分,南北长400多米,高约50米,最初开凿于十六国北朝时期。







窟内有的壁画多达5层,表层为清代嘉庆时期,中间为有唐代、晚唐五代、西夏、清代,底层为十六国时期。童子寺彩塑壁画集儒释道于一体,题材甚广,有佛教、道教之神、民间俗神,北魏、隋、唐、元、明、清各代的均有,保存完好的为明、清时期的作品。菩提洞和天洞子内有密宗壁画,并塑有六大观音、五大明王、千手千眼观音等像。



南窟1号洞所画的《西游记》壁画画面有猴王出世、悟空学道、大闹天宫、大战小白龙、取经路上等壁画皆栩栩如生、生动自然。



位于肃南的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处组成,其中千佛洞石窟内一些早期的形制、造像与壁画都保留着古拙挺拔和淳厚朴实的特点和风格,



位于肃南的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处组成,其中千佛洞石窟内一些早期的形制、造像与壁画都保留着古拙挺拔和淳厚朴实的特点和风格,
千佛洞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凿在马蹄河西岸一片连绵起伏的红砂岩峭壁上。据《东乐县志》卷一载:“千佛洞在洪水河,悬崖峭壁,矗立千仞,岩半凿洞,整饬明敞。通连数十,俨然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中塑佛像,旁开窗牖,河水流下,潺湲有声……”


现存的洞窟根据分布划分为南区、中区及北区。均坐西北朝东南。南区包括第1、2、3、4窟,中区有第5、6、7、8窟。

南区的四个窟是特窟,需要另外的门票80元,我们没去。金塔寺更是300元,我们更没有想法。

千佛洞前,有鸠摩罗什的塑像。


南区的四个窟是特窟,需要另外的门票80元,我们没去。金塔寺更是300元,我们更没有想法。

千佛洞前,有鸠摩罗什的塑像。

8号窟开凿于北凉、北魏时期,元、明、民国时期重修,是千佛洞比较大型的洞窟,为近方形平顶中心柱窟,洞窟前部南北壁各有一个拱形大龛,中心柱四面均开龛,下层为圆形浅龛,上层为方形浅龛,很可惜,龛内的造像都没有保存下来,仅存部分石胎。可惜门口拦着,不能入内参观。

六号窟,唐代一佛二弟子石雕像。该窟称为立佛殿。正壁中央塑有3米多高的石雕刘萨诃像,刘萨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赴印度取经(早于唐玄奘230年),并最早归国弘法的高僧,不仅被神化为观世音菩萨假形化俗,更与佛陀释迦牟尼并比齐肩,佛教第二十二代宗师,是佛教彻底中国化的重要标志性人物之一。

后一篇:甘青环线24:马蹄寺石窟(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