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环线86:阆中古城(巴巴寺)

标签:
久照亭本谛源祖明四暗八潜花厅花雨吹香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巴巴寺,位于阆中市城区东郊,地处蟠龙山南麓,占地1.3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门进不去,找旁门而入。

巴巴寺因陵建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它由牌坊门、墓林、山门、照壁、木牌坊、“久照亭”大殿、礼拜堂、潜花厅、井亭、朝圣者住室以及阿訇生活区等部分组成。

“久照亭”大殿为巴巴寺的中心建筑,高大雄伟,富丽堂皇,不但是教众纪念先贤的拜谒之地,也是传教、管理教坊、行教及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中心。大殿建筑斗拱竞举,碧瓦朱檐,额枋雕花,镏金镀彩,与四周龙墙砖壁相映衬,庄严肃穆。

山门为木石结构,呈“八”字开。门身、抱鼓石及两侧围墙是石作结构,歇山式亭顶是木作结构。山门正面悬有“久照亭”匾额,后檐一匾书“仁致中和”。“久照亭”匾额为镂空雕刻,工艺考究,系清川北道总督马镇国于乾隆三十年(1765)题写。


巴巴寺因陵建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它由牌坊门、墓林、山门、照壁、木牌坊、“久照亭”大殿、礼拜堂、潜花厅、井亭、朝圣者住室以及阿訇生活区等部分组成。

照壁正面镂空雕刻写意山水,配以花卉,作品取样于明代唐寅,刀笔隽美,富有立体感。

木牌坊位于照壁与大殿之间,四柱三间三楼式,结构复杂,檐牙高啄;斗拱重叠,交错繁复;相逢合辙,无一榫楔;雕刻精妙,气派巍然,为木构之精品。
斗拱层层叠叠,是木构建筑的精品。

“久照亭”大殿为巴巴寺的中心建筑,高大雄伟,富丽堂皇,不但是教众纪念先贤的拜谒之地,也是传教、管理教坊、行教及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中心。大殿建筑斗拱竞举,碧瓦朱檐,额枋雕花,镏金镀彩,与四周龙墙砖壁相映衬,庄严肃穆。
盔顶是攒尖顶的一种变形,其特征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其独特之处在于屋顶斜坡和垂脊的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呈头盔状。“久照亭”大殿的盔顶,无论是斜坡高度、仰角角度还是垂脊长度都超越了岳阳楼,


大殿分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内室即墓室,香炉生烟,顶若苍穹,悬金匾两通,其一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朝宗人府正多贝勒亲王手书“清修”二字,上饰龙纹金印。

阿布杜·董拉希,清初苏非派传教士,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世后裔,生于麦地那艾因地方,青年时留学埃及、巴格达、德黑兰、耶路撒冷等地,后任职于巴格达和麦加的卡迪里道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初由麦加(亦说由巴格达或麦地那)启程来华,至广州、江苏、安徽、湖北、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地云游、访贤并传教。



大殿分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内室即墓室,香炉生烟,顶若苍穹,悬金匾两通,其一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朝宗人府正多贝勒亲王手书“清修”二字,上饰龙纹金印。

阿布杜·董拉希,清初苏非派传教士,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世后裔,生于麦地那艾因地方,青年时留学埃及、巴格达、德黑兰、耶路撒冷等地,后任职于巴格达和麦加的卡迪里道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初由麦加(亦说由巴格达或麦地那)启程来华,至广州、江苏、安徽、湖北、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地云游、访贤并传教。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夏,辗转至河州。在传教活动中学习汉语,攻读医儒释道之书,喜爱中国诗文书画,所传卡迪里教理已融进中国传统思想。著名弟子有祁静一、鲜美珍、云南白崖(一说蔺马庄)马上人、河州马纯一、长沙马上人、喀什噶尔哈慧一、固原马慎一等。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了皇亲疾病,他谢绝了皇亲赐以厚礼,宗人府右宗正多罗贝勒王书写了“清修”二字镌匾相赠。
“潜花厅”内陈放着许多古代碑匾和名家书画。两道刻于乾隆时代的石碑,记述了“太祖”阿卜董拉希和弟子祁静一的生平。书画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明代吕纪的大幅花鸟,兰瑛的山水,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四幅墨竹,赵敬亭仿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八骏图》和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状元全举写的“清真流光”的挂匾。


券拱门墙体为砖砌,上下皆有雕刻纹饰,前后与右侧各开三门,券拱结构,雕刻纹样繁复生动,既有传统吉祥图案、宗教故事,又有炉壶宝鼎、花卉鸟兽、鲜香果品等,富于浓厚地方特色。

照壁正对的券拱门是用两层纹砖砌成,为砖砌仿木结构垂花大门,吊柱挂落,栏密花牙,雕刻十分精美。


照壁正对的券拱门是用两层纹砖砌成,为砖砌仿木结构垂花大门,吊柱挂落,栏密花牙,雕刻十分精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