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2025-06-03 08:08:25)
标签:

湑水

观音阁

龙门寺

宝山遗址

元代寺庙

杂谈

分类: 陕甘宁疆
良马寺觉皇殿,位于洋县谢村镇五丰村,我们刷国保来到这里,周边就是平原的地貌。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野百合也有春天,何况其他的花朵。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良马寺觉皇殿单檐歇山顶,施灰筒瓦,屋脊兽物高大,尾向上翘,口吞屋脊,民国时期是国立七中第二分校,老照片上良马寺当年至少照壁和山门尚存。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佛教寺院,为陕南地区仅存的元代建筑。历史的变迁带来了无数挑战,湑水的泛滥、战火的焚烧,都让这座古老的寺庙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寺庙只剩下一个殿,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前檐下双层假昂斗拱。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这是真正的元构,其仅凭一殿之力便能跻身国保,牛逼之处不言自明。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相传,良马寺为洛阳白马寺僧人慧能于元中统二年(1261)主持修建。当时也正值南宋景定二年。虽然南宋尚未灭亡,但洋县所在的汉中,已被元军占领。这里偏安一隅,名僧云集,香火旺盛,原本有山门、钟鼓楼、觉皇殿、睡佛殿、罗汉殿、毗卢殿等宏伟建筑。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良马寺觉皇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5间,进深四间。殿门前两侧有大窗二孔,木棂门六页。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透过窗户,正中供着释迦牟尼佛,“觉皇”乃释迦牟尼佛的别称。“觉”是“佛”的意译,“皇”是按中国习惯对释迦摩尼佛的尊称。例:“夫水陆会者,乃我觉皇慈悲广济,利益三界之洪名。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看到里面还供的观音。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在大殿前的墙壁下方,镶嵌着民国十九年三月重修大殿时的碑刻,可见这座所谓的元代建筑,也经过了历代的不断翻修。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城固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原公镇宝山村,距今6000年到3000年,属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文化遗存,其中以商代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被认为是迄今长江、汉江流域发现遗存最丰富的商代遗址之一。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在1990年3月19日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赵丛苍率领的考古小组发现,先后发掘出灰坑、居址和墓葬等物 ,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大量石器、陶器和部分商代青铜器、骨器等文物。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宝山遗址的发现,对于全面认识汉水上游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宝山遗址大量出土的陶器、陶片为研究商代文化在长江流域、西南地区传播提供了科学标尺。出土文物现存城固博物馆。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这时节,是麦穗的田野。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五门堰,古代低坝拦河灌溉工程,位于城固县城北15公里桔园镇东偶,居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湑水河西岸,首先来到太白楼,也就是龙门寺大门。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五门堰创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七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保存完好,仍发挥效益。1984年成立五门堰文物管理所,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太白楼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式结构。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院内的碑廊,陈列水利修建碑、水利纠纷碑、清查田亩碑、水力保护碑、章程碑、歌功碑、堰产碑、书法碑等历代碑刻32通,是研究古代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珍贵文物资料。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明清时期,堰首西岸渐成一座三进两庭的四合院式龙门寺,寺内既供奉佛像,也祀奉着四位明清城固县令,兼具宗教与纪念功能。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残存的明代壁画,殿内原塑有大禹和后稷像,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院内东北角有“功与湑长”碑,两侧圆门分别通场院与碑廊。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不知道是石狮还是什么雕刻,岁月的摧残,已经看不出模样了。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龙门寺,曾经也是五门堰局住所,就是管理机构。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两干渠中心半岛上观音阁,始建于1837年,铧角形面湑水,围墙圆门禁擅入。三面环水砖铺地,竹木银杏雪松围。两侧引渠纳五门水,50米后合流。渠长550米,宽12米深4米,鹅卵石底,灌田安民。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观音阁高6米余,宽不及5米,歇山顶四角翘。阁基四层石条渐收,青砖白缝,门有黑底金字联。门头挂“观音阁”匾,内原像毁后于1989年重塑。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清清的渠水,缓缓而流。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渠首五门之一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引水堰坝,横跨湑水。拦河坝初极简,常毁常修。宋始用木棬装石,明清增竹笼打桩。至1967年沿用此法,屡冲屡修。1994年重建。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自东北而来的湑水河流经这里,拐了一个“L”形弯,转向东南逝去,五门堰就卡在这个弯节上,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这是一座低坝拦河引水灌溉设施,汛时不碍泄洪,旱时蓄水灌溉。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相传始建于西汉末年的王莽时期,宋绍兴年前叫唐公堰。创于何时,无确切记载。为全国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至今仍发挥效益的为数不多的古水利建筑之一。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五门堰的坝前水。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现拦河坝长374米,坝高1.2米,坝顶平台宽2.5米,坝坡宽15米。2017年,五门堰与山河堰、杨填堰(并称为“汉中三堰”)一起,共同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五门堰由堰坝、引水门洞、退水龙门、灌溉渠系等四部分组成,如今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五门堰具有防洪和灌溉的双重功能‌,通过不妨泄洪可蓄水的设施设计,确保了在雨季能够有效排水,保护周边农田不受洪水侵害‌。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五门堰历代修堰名人辈出,如修堰先贤:宋代的薛可光;元代的蒲庸;明代的郝晟、乔起凤、高登明;清代的毛际可、胡一俊、俞逢辰、富明阿、肖翰卿、张克俭、周耀东、张世英等
川北环线07:洋县良马寺觉皇殿·城固五门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