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环线08:城固张骞墓

标签:
博望侯陕西巡抚毕沅汉代石虎张骞纪念馆丝绸之路杂谈 |
分类: 陕甘宁疆 |
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博望街道饶家营村北。张骞,官中郎将,封博望侯,公元前114年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建立墓冢,历代有记载和重修。1956年即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来的时候,不见其他游客。
张骞(约前164-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为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历经艰险,13年始得回国,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后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又因错过行军日期而被夺了“博望侯”爵位,二次出使以“中郎将”名,3年归来取得空前成功。

在2014年6月22日,它又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点的一员,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张骞墓东面是张骞纪念馆,西面是博物馆。

张骞纪念馆的大门,仿汉款式。


在2014年6月22日,它又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点的一员,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张骞墓东面是张骞纪念馆,西面是博物馆。

张骞纪念馆的大门,仿汉款式。

一条庄严而笔直的甬道把纪念馆和张骞墓连接起来。整个纪念馆为三进四院建筑。

张骞墓就在前面。《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位于墓冢前西南侧,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师生所立,记叙了他们在增修墓道时清理发掘出了深陷地下的两尊石虎和墓道汉砖、破残马骨、五铢钱、陶片等,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撰有“博望”字样的封泥,“足证为张公原墓无疑”。封泥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墓前正中一通“汉博望侯张公骞墓”碑,是1776年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命地方修葺张骞墓时所立,两侧分别是“汉博望侯墓碑记”碑和“后裔碑”均为1879年所立。



博望侯封泥

墓前正中一通“汉博望侯张公骞墓”碑,是1776年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命地方修葺张骞墓时所立,两侧分别是“汉博望侯墓碑记”碑和“后裔碑”均为1879年所立。

张骞的墓冢为覆斗形,封土底部尺寸为5米长、6米宽、26米高,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墓周台地呈不规则长方形,尺寸为35米长、5米宽,占地约933平方米。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

墓园中的张骞人偶,当地开发的文化产业。



墓园中的张骞人偶,当地开发的文化产业。


后一篇:川北环线09:城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