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环线06:洋县开明寺塔·智果寺

标签:
城堡式寺院觉皇殿藏经楼“圣谕”碑唐塔杂谈 |
分类: 陕甘宁疆 |
洋县开明寺塔位于洋县县城开明广场中心,开明寺塔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洋县志》载:“开明寺塔:与寺俱建于唐初”。

正在修复的侧殿

最古老的,应该是这几株古树。

智果寺觉皇殿修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根据历史记载,明万历皇帝之母肃皇太后捐金重修智果寺,并增建了藏经楼。

大殿五开间,进深六椽,歇山顶,近年应该有重修。

里面雕梁画栋甚是鲜艳。殿内有新塑的三世佛像。

觉皇殿三世佛背后的泥塑观音像,年代也挺新。



藏经楼上隆庆皇帝当时给智果寺颁赐的6780卷大藏经,现在仅存4139卷。经卷主要部分是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经过翻译以后的明代版本,同时还包括唐代以后历代高僧撰书的佛经。现这些经卷已移存于洋县博物馆。

《汉中府志》载:“开明寺:县南二百步,唐开元中(公元713-714年)建,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为丛林。有浮屠高十三层”。

开明寺塔檐角风铃为十国后蜀所造,铃上有铸铭“大蜀广政癸亥岁宫藏史前彭州使吴廷说造,施永镇武定军塔上,大宋政和癸已岁李宗道重修添舍……”等字样。

智果寺,位于洋县城西12千米处的谢村镇智果村,来的时候大门紧锁,打电话请住在里面的文保小哥来开门。

智果寺始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历经宋元两代多次重修,建成以城墙和护城河建成的城堡式寺院。


开明寺塔檐角风铃为十国后蜀所造,铃上有铸铭“大蜀广政癸亥岁宫藏史前彭州使吴廷说造,施永镇武定军塔上,大宋政和癸已岁李宗道重修添舍……”等字样。

智果寺,位于洋县城西12千米处的谢村镇智果村,来的时候大门紧锁,打电话请住在里面的文保小哥来开门。

智果寺始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历经宋元两代多次重修,建成以城墙和护城河建成的城堡式寺院。

六七十年代的教室。
智果寺内的碑刻和洪钟上的铭文,智果寺修建于元代。后在大佛殿下面1.2米的处,考古人员清理出唐代地基,除了大量的唐代的地砖,还有一些琉璃构建,这一发现充分印证了地方史志记述智果寺创建于唐代。这是
清雍正四年《敕赐智果寺院重修第六次碑记》

正在修复的侧殿。


一侧的小院落,空荡荡的木构四合院建筑。




正在修复的侧殿。


一侧的小院落,空荡荡的木构四合院建筑。




正在修复的侧殿

最古老的,应该是这几株古树。

智果寺觉皇殿修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根据历史记载,明万历皇帝之母肃皇太后捐金重修智果寺,并增建了藏经楼。

大殿五开间,进深六椽,歇山顶,近年应该有重修。

里面雕梁画栋甚是鲜艳。殿内有新塑的三世佛像。

觉皇殿三世佛背后的泥塑观音像,年代也挺新。

楼前现存明万历十六年(1588)竖的赐绎“圣谕”碑一通,碑分三段,上段刻“勅寺僧谕”,十五行,行十字,中段刻“御制印施藏经序”三十一行,行十八字;下段刻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酂(zàn)序”以及陕西按察司签事郭元桂,汉中府知府田理门,洋县知县李用中等姓名。


院内,青草丛生。文保小哥正在热情地向伙伴们介绍。


藏经楼上隆庆皇帝当时给智果寺颁赐的6780卷大藏经,现在仅存4139卷。经卷主要部分是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经过翻译以后的明代版本,同时还包括唐代以后历代高僧撰书的佛经。现这些经卷已移存于洋县博物馆。

前一篇:川北环线05:洋县蔡伦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