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华东23:绩溪上庄古镇(上)

标签:
胡适江冬秀明经胡氏胡天注胡开文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从屯溪到绩溪的上庄已经上午十点半了。数年前来绩溪因为没有自驾,坐车不方便,只好舍弃这里,这回要补上。来上庄主要是参观胡适故里。

雨中的上庄,绿叶开始茂盛。

最早知道胡适,是多年前读了他的自传《四十自序》,再深入了解,对他甚为崇敬。80年代之前对他没有宣传,知之甚少。古镇入口处,塑有胡适立像。胡适出生于松江府川沙县,三岁时随母亲回到故乡上庄村。胡适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约生活了十一个年头。


前厅,有沙孟海题“胡适故居”。有联:秋月春云常得句,山光水色自成图。中间挂兰花图。

屋内东瓶西镜、八仙桌、太师椅,古色古香。屋内门窗、栏板木雕刀笔流畅,镂刻精致,以清一色的兰草花为主题,平底浮雕“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满堂香益,反映了房主立世风格。

胡适13岁时,随同父异母的哥哥到上海读书,临行前母亲冯顺弟为他订了婚。胡适曾写信给母亲,拒绝回家完婚。但最终,新文化的胡适26岁时还是回家乡与大他一岁且不识字的小脚女人江冬秀结婚。

名人大家来故居参观的墨宝。

胡适书房。胡适回故乡到13岁在家乡私塾并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14岁走出上庄进了上海梅溪学堂,学习十分优秀,16岁考入中国公学。


胡适母亲冯顺弟,17岁时嫁给比她大32岁的胡传(第三任妻子),19岁生胡适,23岁守寡,含辛茹苦操持家务。胡传的大女儿、大儿子比她大,次子、三子只比她小一些。她每天都训导儿子好好读书,操大家,当后娘。苦不堪言。胡适说“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胡适小时候的全家福,坐在中间的是冯顺弟。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认识了教授的次女、在纽约艺术学校读书的韦莲司。在胡适的心中,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两年里,胡适给韦莲司写了一百多封情书。终因母命难违,胡适不得已与江冬秀完婚,而韦莲司则终身未嫁。胡适去世,江冬秀把韦莲司的相片放置胡适棺木中,也许是她的愧疚,那一纸少年婚约,扼杀了这对情侣。



雨中的上庄,绿叶开始茂盛。

最早知道胡适,是多年前读了他的自传《四十自序》,再深入了解,对他甚为崇敬。80年代之前对他没有宣传,知之甚少。古镇入口处,塑有胡适立像。胡适出生于松江府川沙县,三岁时随母亲回到故乡上庄村。胡适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约生活了十一个年头。
“胡开文”这个名称,是胡天注次子胡馀德,接掌家族制墨大业后,从徽州府孔庙“天开文苑”牌匾中摘取了“开文”二字,来冠名胡氏墨业。

故居内,厅堂悬挂“恩齐堂”。胡天注少年时去徽州休宁汪启茂墨店当学徒,人诚实勤劳,深得老板器重。后娶汪启茂之独生女为妻。老掌柜故去之后接掌了墨店。




故居内,厅堂悬挂“恩齐堂”。胡天注少年时去徽州休宁汪启茂墨店当学徒,人诚实勤劳,深得老板器重。后娶汪启茂之独生女为妻。老掌柜故去之后接掌了墨店。

胡天注确实是制墨售墨的奇才。为创出高质量产品,他挑选旧墨模中的精品,不惜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在墨家如林、供大于求的市场中主动竞争,最终独占鳌头,获得厚利。

将胡开文品牌推向巅峰的,第二代胡氏墨业掌门人、胡天注次子胡馀德是个关键人物。胡馀德十几岁就入店随父操墨业。继承休宁墨庄后,他更加精心的设计墨模,力求造型新颖,十分考究图案、装饰的美观。

他墨坊的出品被高抬为清代墨模中之精品。其墨坚如玉,纹如犀,色如漆。他的销售策略很明确,通常在精品墨上追求较高的利润,而普通墨则仅取蝇头小利,以物美价廉招徕顾客,扩大市场。他以休宁胡开文为总店,在徽州各县及安庆、芜湖、扬州、上海、武汉等地开设分店,使胡开文墨业扩展到大江南北。


地球墨,是“徽墨”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出自古徽州“胡开文”墨店创始人胡天注的儿子胡馀德之手。1910年和1915年,“地球墨”分别获得“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状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边上的“胡开文纪念馆”内有制墨工序展现。制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入上庄古镇,寻找胡适故居。它可是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

边上的“胡开文纪念馆”内有制墨工序展现。制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炼烟:这是制墨的第一步,烟煤附于窑壁冷却后扫下。2)和胶:将炼好的烟末与动物皮胶)混合均匀。3)杵捣: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杵捣,确保搅拌均匀。

4)成型:将杵捣后的原料放入模具中,用磅锤翻打后嵌入墨模,压制冷却成型。5)晾墨:成型的墨条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6)打磨:晾干后的墨条修挫毛边,平整外形。7)描金:在墨条上绘制图案或文字,并涂上金色颜料,以增加美观性和便于识别。

步入上庄古镇,寻找胡适故居。它可是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
胡祥钧当年在沪创建胡开文广户氏墨厂,苦心钻研,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回乡后,将旧屋改建成西式门庭,因墙面有红色涂料,故后人称之为"红门楼"。

春雨中的水巷,只有我们的脚步声。

绩溪县是全国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绩溪四胡”,即“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上庄这里属于明经胡。明经胡与其他三胡不同的是,他们的祖先是李唐皇族的后代,因避祸而改姓。



春雨中的水巷,只有我们的脚步声。

绩溪县是全国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绩溪四胡”,即“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上庄这里属于明经胡。明经胡与其他三胡不同的是,他们的祖先是李唐皇族的后代,因避祸而改姓。

明经胡氏的名人包括胡昌翼、胡天柱、胡雪岩、胡适、胡文光(明经胡氏十八世祖,历任江西万载知县、山东胶州刺史等职)、胡贯三(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是道光朝江南六大首富之一)、胡元熙(明经胡氏二十五世祖,清道光年间中举,历任湖州、嘉兴等地知府)、胡文照(清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桐庐、淳安知县及开封知府)等。

几个拐弯来到胡适故居。门坊上有“兰蕙书屋”。

故居前有个宽大的庭院,可能是为了旅游,把前庭拆成了这么大。最里面有胡适坐像。

胡适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坐北朝南。这座故居占地3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上下对堂,二楼通转,前后两进。左右两侧为附属房,设有庭院。

前厅,有沙孟海题“胡适故居”。有联:秋月春云常得句,山光水色自成图。中间挂兰花图。

屋内东瓶西镜、八仙桌、太师椅,古色古香。屋内门窗、栏板木雕刀笔流畅,镂刻精致,以清一色的兰草花为主题,平底浮雕“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满堂香益,反映了房主立世风格。

胡适13岁时,随同父异母的哥哥到上海读书,临行前母亲冯顺弟为他订了婚。胡适曾写信给母亲,拒绝回家完婚。但最终,新文化的胡适26岁时还是回家乡与大他一岁且不识字的小脚女人江冬秀结婚。

名人大家来故居参观的墨宝。

胡适书房。胡适回故乡到13岁在家乡私塾并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14岁走出上庄进了上海梅溪学堂,学习十分优秀,16岁考入中国公学。

胡适与江冬秀。从订婚到结婚的15年间,胡适与江冬秀从未见过面。胡适在种种错综复杂的情绪里徘徊,但最终因为“不忍伤几个人的心”,依从了这门婚事。是民国少有的终身与包办原配一起生活的人。张爱玲认为“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胡适母亲冯顺弟,17岁时嫁给比她大32岁的胡传(第三任妻子),19岁生胡适,23岁守寡,含辛茹苦操持家务。胡传的大女儿、大儿子比她大,次子、三子只比她小一些。她每天都训导儿子好好读书,操大家,当后娘。苦不堪言。胡适说“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胡适小时候的全家福,坐在中间的是冯顺弟。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认识了教授的次女、在纽约艺术学校读书的韦莲司。在胡适的心中,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两年里,胡适给韦莲司写了一百多封情书。终因母命难违,胡适不得已与江冬秀完婚,而韦莲司则终身未嫁。胡适去世,江冬秀把韦莲司的相片放置胡适棺木中,也许是她的愧疚,那一纸少年婚约,扼杀了这对情侣。

然而,江冬秀对曹诚英却恨之入骨。曹诚英是胡适婚礼的伴娘,也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当时15岁,比胡适小11岁。胡适32岁时到杭州游玩,顺便看望在杭州师范上学且已经离婚的曹诚英,两人坠入爱河,胡适写诗《西湖》赠送。后来,胡适再到杭州,两人租房同居。曹诚英有孕后,江冬秀却以菜刀相逼,迫使胡适从此绝口不再言及离婚之事,曹诚英无奈堕胎。

后一篇:春走华东24:绩溪上庄古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