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华东24:绩溪上庄古镇(下)

标签:
魁星阁曹诚英胡适旺川村石家村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努力做徽骆驼”,这句格言成了胡适终身的追求。一位作家在他的《徽骆驼》书中的扉页中,咏诗赞美胡适骆驼精神,“徽州自古无沙漠,咄咄却有徽骆驼。天赋勤劳和勇敢,忠诚坚忍更谦和”。胡适常说,“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他终身勤奋,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

整幢建筑保存完整,平面正方,歇山式屋顶,飞椽承挑屋檐。台明四角立方形石柱四根,支撑梁架,四周设廊。中间西向安装槅扇,上首悬匾“山溪揽胜”,南北金柱有楹联:“十里溪流,溪水绕青襟翠带,一村北向,山峰环凤阁龙楼。”

胡适是一位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和深远影响的学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争议话题,有人赞美他为人格独立的民国大师,称其不畏强权、铮铮铁骨;而另一些人则对他持批评态度,认为他过于崇洋媚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理解和尊重。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咱在此留个影,了却多年的念向。

咱在此留个影,了却多年的念向。
上庄村,还是一个以绿茶闻名的地方,其茶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至嘉庆年间,茶园已遍布山野。到了清代道光年间,上庄村的绿茶更是荣登贡品之列,被誉为“金山时雨”。



到了上庄文化馆,说说胡适祖先。北宋初年,胡昌翼的二儿子胡廷政出任绩溪县令,移家绩溪胡里村定居,胡廷政成为“绩溪明经胡”的开山祖。绩溪“明经胡”传到20世时,一个叫胡七二的人将家搬到了上庄村,上庄成为“明经胡”的另一个重要分支。胡适就属于这一支。

离开上庄,来到3公里外的旺川村,这也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曹姓居民占80%,是徽商发祥地之一。
千年传统古村落,曹操后裔聚居地。大约在北宋景德年间,曹姓始祖曹仲经自婺源迁此定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在背靠旺川的锦屏山公路旁,有一座简朴的墓园,面对昆溪河,墓前立着“曹诚英先生之墓”墓碑,墓园用花岗石砌成,上方横匾镌刻了曹诚英的生平简历,镶嵌有曹诚英的肖像,石碑上方有“江南才女”四个大字,墓门左右为兰花和梅花石雕,墓堂两边设有护栏。

曹诚英,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著名的马铃薯专家。她与胡适的爱情,有缘无分,三个月的杭州相陪,剩下的都是无望与悲怆。曹诚英此后孤独一生,对胡适一生痴情,两人联系始终没有间断一直到1949年。1973年临终前留下遗嘱,要葬在这去上庄村的必经之路,她是盼望胡适魂兮归来吧。

烟雨下的花田,也是无声的叹息吧。

魁星阁坐落于上庄镇石家村,清人石承谟为振文风兴建魁星阁,乾隆十六年(1751)告竣,1984年重修,整幢建筑保存完整。

魁星阁前,一座不大的石桥南山桥,这两个建筑连在一起,现在是安徽省级文保单位。几年前看到光影下这里的照片,感觉如同仙境。


在背靠旺川的锦屏山公路旁,有一座简朴的墓园,面对昆溪河,墓前立着“曹诚英先生之墓”墓碑,墓园用花岗石砌成,上方横匾镌刻了曹诚英的生平简历,镶嵌有曹诚英的肖像,石碑上方有“江南才女”四个大字,墓门左右为兰花和梅花石雕,墓堂两边设有护栏。

曹诚英,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著名的马铃薯专家。她与胡适的爱情,有缘无分,三个月的杭州相陪,剩下的都是无望与悲怆。曹诚英此后孤独一生,对胡适一生痴情,两人联系始终没有间断一直到1949年。1973年临终前留下遗嘱,要葬在这去上庄村的必经之路,她是盼望胡适魂兮归来吧。

烟雨下的花田,也是无声的叹息吧。

魁星阁坐落于上庄镇石家村,清人石承谟为振文风兴建魁星阁,乾隆十六年(1751)告竣,1984年重修,整幢建筑保存完整。

魁星阁前,一座不大的石桥南山桥,这两个建筑连在一起,现在是安徽省级文保单位。几年前看到光影下这里的照片,感觉如同仙境。

据乾隆绩溪县志记载:“南山桥在康熙18年被大水冲毁,里人石如壁重建。康熙四十九年,石明亮书碑立于石氏宗祠后进走廊,依廊而立。”1983年重修魁星阁时才将石碑移至阁旁。石桥保存完整,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整幢建筑保存完整,平面正方,歇山式屋顶,飞椽承挑屋檐。台明四角立方形石柱四根,支撑梁架,四周设廊。中间西向安装槅扇,上首悬匾“山溪揽胜”,南北金柱有楹联:“十里溪流,溪水绕青襟翠带,一村北向,山峰环凤阁龙楼。”

相传,石氏家族为表达“复明反清”思想,在建阁时大作文章。楼阁上大下小,蕴含明在上,清在下,明强清弱之意。

阁内,有不大的魁星像,两边有联:昔日笔点科场魁首,今朝斗量兴国英才。

一座小山脚下,一条溪流,一座古桥,桥两旁有石块栏杆,没有雕饰,显得十分古朴。
时间不够,我们没有进入石家村。该村建于明初,始祖石荣禄为安葬其父,求访风水之地。后此经地见风水颇佳,于是葬父庐墓于此,后来逐渐形成颇具规模的村落,村子背倚旺山,面朝桃花溪,坐南向北。

回到大路旁,山边的石家村,隐隐白墙在望。有趣的是全村为棋盘式布局。相传是石家以战功起家的缘故,村落布局也模拟行军大营的格局。


阁内,有不大的魁星像,两边有联:昔日笔点科场魁首,今朝斗量兴国英才。

一座小山脚下,一条溪流,一座古桥,桥两旁有石块栏杆,没有雕饰,显得十分古朴。

时间不够,我们没有进入石家村。该村建于明初,始祖石荣禄为安葬其父,求访风水之地。后此经地见风水颇佳,于是葬父庐墓于此,后来逐渐形成颇具规模的村落,村子背倚旺山,面朝桃花溪,坐南向北。

回到大路旁,山边的石家村,隐隐白墙在望。有趣的是全村为棋盘式布局。相传是石家以战功起家的缘故,村落布局也模拟行军大营的格局。

前一篇:春走华东23:绩溪上庄古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