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避暑游69:哈尔滨市区漫步

标签: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喇嘛台红博广场哈尔滨青年广场杂谈 |
分类: 关外东北 |
先上几张哈尔滨市区落日时分的片子,当时刚刚下车,感觉天空是相当的亮彩,眼睛看到比拍下的生动多了。

红博广场,四周有不少欧款建筑。

对面的哈尔滨市少年宫,这座建筑原名梅耶洛维奇大楼,建于1921年,由著名的俄罗斯籍犹太裔建筑设计师尤里·彼得洛维奇·日丹诺夫设计。日丹诺夫出生于1877年的俄罗斯叶卡捷琳诺达市,于1940年在哈尔滨逝世。他在这里侨居了37年,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这座城市的建设。

经过哈尔滨青年广场,位于南岗区果戈里大街、民益街、建设街和银行街围合区域,该广场改造工程于2013年4月份动工,历经一年多的建设,给市民作为休闲好去处。
介绍说其整体景观效果将与果戈里大街风貌相融合,与秋林商圈现代气息相呼应,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景观、休闲、娱乐和紧急避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公益广场。
这里建于1909年,原是波兰籍木材商葛瓦利斯所建的豪华型住宅。博物馆是一座仿法国古典府邸式建筑,建筑面积1943平方米。主体建筑二层,下设地下室,屋顶设阁楼层,中央部分为通高到顶的凸出体,辅以通高的科林斯巨型壁柱,上部采用孟莎式屋顶,阁楼老虎窗突破檐口山花,并与檐上文艺复兴特色的花栏杆相连围成女儿墙。


1946年成为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接待处。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从莫斯科回国途中,对松江省和哈尔滨市视察时,曾工作和居住于此。毛泽东还在这里为松江省委、哈尔滨市委和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次团代会题写了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5幅题词。


它庄严挺拔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室内装饰,是哈尔滨众多欧式建筑群中的杰出代表。1986年馆址被列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博广场,四周有不少欧款建筑。

对面的哈尔滨市少年宫,这座建筑原名梅耶洛维奇大楼,建于1921年,由著名的俄罗斯籍犹太裔建筑设计师尤里·彼得洛维奇·日丹诺夫设计。日丹诺夫出生于1877年的俄罗斯叶卡捷琳诺达市,于1940年在哈尔滨逝世。他在这里侨居了37年,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这座城市的建设。

红博广场是哈尔滨城市起源的象征。这个购物广场大部分位于地下,露出地面的部分是一个绿色玻璃做成的台阶状金字塔基座,象征着哈尔滨的繁荣发展。绿色代表“可持续发展”,而基座上的不锈钢圆球则象征着哈尔滨市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结晶,宛如天鹅项下的珍珠。这个圆球与立柱构成字母“H”,代表黑龙江和哈尔滨的缩写,而最上面的金色雪花则体现了北国冰城哈尔滨的风貌与繁荣。


广场环岛路边上,这个肯德基店,用的是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官邸旧址。
后一篇:家在福州:台江彬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