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环线48:泸定·摩西古镇·上

标签:
国道318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观音阁磨西天主教堂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离开康定到泸定,沿着三一八国道,距离不太远,很快就到了大渡河畔。
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2018年底建成通车,雅康高速公路从这里穿越高耸的二郎山。
在漫长的历史中,泸定桥是四川和西藏之间茶马古道的交通咽喉,是边陲民族和睦、国家统一的安定桥。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

泸定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貌类型从低中山峡谷区直至高山、极高山区;该县常住人口不到十万人。


泸定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貌类型从低中山峡谷区直至高山、极高山区;

泸定县得名于泸河,又取安定之意。清康熙四十五年四川巡抚奏准在大渡河的安乐(藏语称阿垄)修建铁索桥,桥成后康熙帝赐名为“泸定桥”。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

泸定桥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泸定桥景区位于县城中心的大渡河畔,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和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役的核心地,有“中国红色精神追忆目的地”之称号,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西桥头是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主要阵地之一。1935年5月29日清晨,红军先遣部队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飞速赶到泸定,占据西桥头。

西桥头的康熙题字。

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观音阁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指挥部”,据介绍,观音阁形成于明朝川藏茶马古道改道泸定后,原名观音堂,清康熙45年泸定桥建成后改扩建为观音阁。

进到观音阁参观,感觉重修不久。

站在阁前,可以俯拍泸定桥。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磨西古镇入住,准备第二天参观海螺沟。远眺摩西镇,可见古镇建在一个东西北三面绕水环山的倾斜高台平地上。
主街的尽头,是一座天主教堂,教堂前,是长征中的主席塑像。

1935年,两万名红军来到此地。领袖们曾在磨西镇的天主教堂住,并在此开了长征路上著名的磨西会议,因粮草补给不足决定不去康定,并决定部队过泸定桥。


1935年,两万名红军来到此地。领袖们曾在磨西镇的天主教堂住,并在此开了长征路上著名的磨西会议,因粮草补给不足决定不去康定,并决定部队过泸定桥。

1892年左右,法籍传教士彭某在丹巴传教遇害,获赔白银2000两,其弟弟用这笔赔银在磨西置地,1918年彭主持修建磨西天主教堂,1922年完成神甫座房,1926年钟楼、经堂落成。
磨西天主教堂坐西朝东,为中西合璧四合院建筑,建有经堂、钟楼、神甫楼和男女生宿舍,钟楼共三层,楼顶采用六角形攒尖顶,由六根圆柱抬顶,窗为桃尖形,二层为四角形,用四方长形砖柱托檐,有方形窗、拱形大门,门两侧有圆柱各一根,并绘有花纹图案,极具东方古典建筑风格。
前一篇:川西环线47:折多山·康定城
后一篇:川西环线49:泸定·摩西古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