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环线49:泸定·摩西古镇·下

标签:
摩西会议会址茶马古道旅游小镇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继续前篇的磨西古镇。摩西镇还是属于泸定县的地盘。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它所传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已回响了一个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给古镇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
神甫楼是一幢两层三直青砖土瓦房。楼前有块白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等字样。

院子中的神甫铜像。解放后,磨西教堂的法国传教士被驱逐回国,这里的传教活动终止。


院子中的神甫铜像。解放后,磨西教堂的法国传教士被驱逐回国,这里的传教活动终止。

走进神甫楼,里边陈列着有红军曾经用过的一些物品,毛泽东同志住房陈列,磨西会议房间复原陈列。

最主要的是,室内的一些展示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红军在磨西的活动情况,介绍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以及红军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历史事件等。


最主要的是,室内的一些展示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红军在磨西的活动情况,介绍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以及红军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历史事件等。

毛泽东和军团部队夜宿磨西,当晚住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晚10时,毛泽东在神甫楼召集同行的将领们召开会议,史称“磨西会议”。
会议决定:红军不去康定,因为兵员、粮食得不到补充;通知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后过马;征求陈云意见,中央准备派他出四川到上海恢复被敌人破坏掉的党组织,而后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通知部队抓紧筹集补充粮食。


磨西会议是泸定桥会议的预备会,对红军通过泸定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长征中的红军领袖们在这里就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就离开了。

神甫楼内的木地板和木楼梯。


中西合璧的门洞



实际上,长征中的红军领袖们在这里就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就离开了。

神甫楼内的木地板和木楼梯。


中西合璧的门洞

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作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的长征途中: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磨西"为古羌语,意为"宝地"。原系氐人后裔的聚居地,始于汉代的磨岗岭古道使磨西成为川藏通道上的繁华重镇。
磨西、新兴沿雅家埂河上至康定的大道,史称“茶马古道”,它辟于汉代,起于西昌,过越西,经石棉,入泸定,是大渡河下游运送物资的通道。更是雅安、荣经、运茶入康区的主道。
在康熙45年(1706年),建成铁索桥后,由雅安、荣经运送的茶,经冷碛、泸定、烹坝至康定,是为入康大道。此道平缓,可减少二三天行程。但下河的揹夫们仍走磨西到康定之古道。直到川藏公路通车而止。
前一篇:川西环线48:泸定·摩西古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