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四八:悦城龙母祖庙(下)

标签:
龙母元君菊城陶屋恩荫亭程溪书院天光云影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龙母祖庙节日众多,其中“龙母生辰诞、龙母得道诞、龙母水灯节”等节日前后,祖庙会云集四海信众。龙母祖庙最为精湛的陶塑工艺总长达131.77米,共有13条瓦脊。
龙母祖庙历史悠久,自兴建以来,屡经兴废重建。据记载,大的修缮就有13次,现存主体建筑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汇集了两广的能工巧匠花了7年时间才完工。这面陶塑,标着“辛未年重修”字样,说明是1991年。

这面陶塑,还是来自菊城陶屋。

后面这些是光绪年间的原物。有八仙故事、水浒108将等人物。

祖庙的后殿是梳妆楼,为二层砖石木建筑。上了楼,感觉很宽敞。

这就是龙母的寝宫了,前面加了幔帐。

站在二楼看风景,又是另一个角度。


这面陶塑,还是来自菊城陶屋。

后面这些是光绪年间的原物。有八仙故事、水浒108将等人物。

祖庙的后殿是梳妆楼,为二层砖石木建筑。上了楼,感觉很宽敞。

这就是龙母的寝宫了,前面加了幔帐。

站在二楼看风景,又是另一个角度。

这些精彩的陶塑人物,大约是水泊梁山108将。



墙上挂的小棕衣,小时候还看到农人雨天穿着干活,包括我外公。


大殿正脊上的双龙鳌鱼等陶塑,也是近年重修的。

祖庙的两侧分别是东裕堂,客厅。

原观音像设在东裕堂侧,毁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2001年由善信捐资建此观音殿,观音像移至殿内。



东裕堂一侧的碑亭又名“恩荫亭”,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据碑记所载是一名叫冯莲的人为了感恩龙母所建。碑亭位于山门的东北方,平面正八边形,双层八角,金色琉璃宝顶,黄色琉璃盖顶,绿色琉璃瓦镶边,垂脊与角脊各置琉璃金龙,层盖形似盔顶。亭内有明洪武九年的制诏石碑一通。

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原为龙母祖庙附近百姓子弟读书休学之所。

侧门上的堆塑

程溪书院内的木雕屏门

德庆悦城河,历史上有程溪、灵溪、灵陵水、温水等名字,皆与龙母有关。德庆可考的书院最早的为宋朝的三洲书院,而程溪社学当为德庆的最早的社学之一。这是书院的正殿,一样供着龙母和五太子。

一侧的客厅,重建于清道光元年,1997年再次重建。这是客厅前殿主脊上的陶塑作品。

客厅的院内“天光云影”

客厅正殿的下层是三星殿。三星殿于2003年由香港善信捐资重建,殿内设有福、禄、寿三星,左边为福星公,中间为禄星宫,右边为寿星宫。自古以来,参拜龙母时,都一同参拜三星公,祈求添丁发财,身体健康,福、禄、寿全。

再看看正殿香亭的蟠龙柱。

龙母祖庙最为值得称赞乃其建筑艺术,雕梁画栋,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堪称一绝,被誉为"古坛仅存"。其建筑系按低水区特点设计;柱基特高,墙四周砌以水磨青砖,盖以琉璃瓦,殿内外地面,全以花岗岩石板铺设。每逢水淹过后,庙内稍作清扫便干净如故。此乃龙母庙祖建筑之中的神奇。

有关龙母灵验的传说不少,马万祺有感龙母圣灵曾题诗:“久仰悦城龙母显,有求必应鉴公平。天机奥妙诚难测,国泰民安感圣灵。”我们没有在万人攒动的时刻来,面对空旷无人的牌坊,还是不能体验哪动人心魄的氛围。

边上的一条街,都是祭拜龙母赐福香火灯具店铺,此时已经静悄悄了。
前一篇:秋游粤西四七:悦城龙母祖庙(上)
后一篇:秋游粤西四九:新兴国恩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