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2024-04-08 08:01:35)
标签:

杨士薰

杨缵绪

一原堂

道韵楼

三饶镇南联村

杂谈

分类: 赣琼两广
百侯原名白堠,因为当地曾经出瓷土。自清代以来"夙称邹鲁乡"的百侯科甲蝉联,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其中广为流传的"诗书世家"、 "父子进士"、 "三世科甲" 、"兄弟七进士"、"一腹三翰林"的典故出自于白堠杨氏十二世杨士薰家族。杨士薰,百侯杨氏12世,号南麓,这座南麓公祠就是为他而建。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在顺治八年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任大埔县令上任后,白堠人即纷纷参加科举考试。杨士薰与弟弟士旐考中秀才,在他们的鼓舞和引领下,白堠科举在清朝年间相当兴盛。杨士薰家族科举考中人数多,数量大,占全县的比重大。据统计,整个清朝期间:白堠共取中翰林5人,杨士薰有3个孙子是翰林;进士23人,杨士薰有1个儿子、5个孙子和2个曾孙考中进士;有文举人共128人,杨士薰家族有21人。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通议大夫第是杨之徐之子杨缵绪故居,坐西北向东南,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八年,为时任陕西按察使杨缵绪所建。杨缵绪曾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甘肃阶州、庆阳府知府,江苏松江府知府以及广西桂林府、泗城府、镇安府等地知府,乾隆十九年升为浙江分巡金衢严道,乾隆二十二年任陕西按察使。于乾隆二十四年告老还乡。 杨缵绪曾两次出任清代广东最高学府广州粤秀书院山长,被称为“状元之师”。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通议大夫第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主体分上、中、下三堂,左右共四横(两侧各有两排横屋),为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府第式建筑。虽是平房,但它气势恢宏,结构科学合理,既是一座客家民居,又是一座大官府第。整个建筑天顶屋脊用沙灰雕塑有鲤草高翘而成。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大门外有两只巨型石门球镇守两边,且贴着传统楹联:“天朝书宦迹;家庙荐蘋香。”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通议大夫第”,俗称“一腹三翰院”,是指该屋主人杨缵绪与其弟杨黼时、杨演时,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先后考取了进士,而且都成为翰林院大学士。这是一件罕见的事,轰动一时。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杨缵绪十分仰慕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才学气节,故其号名叫式光,将司马光奉为终生楷模。在通议第众多楹联中亦能感受到他对司马光的敬仰,感受到深深的传统文化氛围。如门楼上的对联:漱水志嵩生,三朝节概追司马;关西隆庙享,百代频繁祀大夫。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下厅柱联书:“入庙犹见大夫家礼器;登堂莫惭清白吏子孙。”中厅上贴的春联为:“雨洗残年,爆竹声声催腊去;风和元旦,梅花片片送春来。”中厅的厅内中堂联曰:“裔孙承先启后永怀大德;先祖开天辟地恩重如山。”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进入上厅即后堂,悬挂着杨缵绪及其夫人蓝氏的遗像。古老的神座顶方木牌匾为清乾隆年间古物,上书“咸庆堂”三个大字,遵劲苍健;另一块“七叶衍祥”牌匾也属珍贵文物。匾中间竖写的蓝色小楷为“御赐”两字。整个厅党显得古朴幽远。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杨缵绪重视培养后代,在修建“通议大夫第”时,特地在房屋左侧30米处建了一座兰台书室,供子孙读书学习。后来,杨缵绪的三个儿子,两个中举,一个副榜。他的四个侄子德征、德瑞、德邵、德彰全部考中举人,荣称为“同堂七魁”,御赐“七叶衍祥”的匾额。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这里是杨德昭故居,他曾任国军中将,百侯中学创始人曾兼校长。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关西世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为杨琼所建,堂号为“植槐堂”。整个建筑外形呈“田螺形”,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杨氏十三世杨琼以陶业起家,建成的关西世胄是百侯规模最大、风格独特、石雕艺术精湛的传统府第式民居。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三进院落两横两副横一后楼,整座建筑用青砖建造,三进院用天井相隔,天井用鹅卵石铺地。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金柱上木下石,廊柱柱础为四角形和鼓形,金柱柱础呈八角形,分别雕有麒麟、狮、鹤、鹿等瑞兽,梅、兰、菊、竹等祥花,暗八仙等图案。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自由自在的鹅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百侯四大姓,丘姓来自宁化石壁,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乾隆元年丘姓人建立坪头一原堂大宗祠,进士丘元遂,乡进士丘扆徽相继发出建祠合族的号召,得到大家的响应,各地的尝田都向各祠堂汇总;并且在坪头建有“积谷楼”(四角楼)专门堆放谷物,“积资生放”,为繁荣百侯提供粮食的保障。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石路逶迤略约斜,映山红是杜鹃花。牛行屋后鸡栖树,世长茅檐三五家。”杨黼时诗中描绘的山村小景,至今在百侯仍可见。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行走在百侯三十六巷,鹅卵石铺成的石路蜿蜒曲折,巷头巷尾随处可见古朴大方、精美绝伦的古建筑。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百侯拓艺馆,一座新改的清代古民居。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这里适合学生们来学习拓印技艺。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据说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不过我们来的时候不见他人。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四知传芳,看这个,就是杨家传人,东汉的杨震后人基本都立四知堂。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镇里的红色革命事迹展览室。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三河坝战役失利后,部队向百侯转移,来到预先安排好的接待点百侯中学。这里是当年的指挥部旧址。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百侯的古民居太多,我们无法一一踏足,也就在侯南村这一带溜达。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古代的百侯,文杰众多。近代的百侯,依旧人才辈出。在“俊采星驰”文化墙上,记录着从百侯走出的11位将军、院士和名人贤达,如抗日名将罗卓英、老一辈革命家杨应彬、科学院院士杨文采和著名的爱国华侨、大实业家萧畹香等。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离开百侯镇来到饶平县北部山区三饶镇南联村,这里的道韵楼前的池塘正在放水晒底。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道韵楼,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万历十五年完工, 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可惜正在维修,不能入内。清顺治四年,原前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到访,挥毫提书“道韵楼”三字,嵌刻在楼门上。两旁对联为重刻的“道义为本根天下无双克念祖德,韵文光奕业实华并茂昭厥孙谋”。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黄氏家族从四世祖开始,人丁渐多,为了保护家族生命财产,也为了团结宗族力量,而且逢饶平初始建县,朝廷诏命设守筑城。饶平县望族大户形成了建造土寨圆楼的风气,黄氏完成筑城任务外,也组织宗族力量,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创建道韵楼。经历四代人努力,用了百余年时间,道韵楼于万历十五年才全部竣工。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道韵楼以“古、大、奇、美”著称,整座楼呈八卦形,卦与卦之间巷隔开。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透过孔洞来一张,里面正在维修。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来一张网上的俯瞰图,和我们来的时候几乎同时间,空中往下看道韵楼的楼体为八卦宇宙图式布局:楼埕为太极,埕左右两公用水井象征“两仪",八面三进围屋像爻画,埕和屋内的明沟暗涵寓阴阳之合。
春游粤东二:大浦百侯镇(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