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2023-12-21 07:57:16)
标签:

北宋皇陵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位于现在的巩义市内,一早我们就步行来到这里,从市人民广场开始参观。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下陷的石狮子,可见原来这里宋陵的地面高度。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当地老人家的晨练。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1982年,北宋皇陵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位于市区的永昭陵按原样恢复了地面建筑,这也是宋陵中唯一复原的皇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首先来到袝葬在皇帝陵西北处的曹皇后陵。慈圣光献皇后曹氏(1016年-1079年),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出身于高门世家“真定曹氏”,宰相宋庠曾评价:“下言诸侯王世家者,以曹为首”。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曹皇后出身于宋朝高门大族“真定曹氏”家族,将门之女,先祖是晋朝冀州清河郡太守曹泓,曹氏的祖父曹彬为北宋王朝的开国元勋,驰骋疆场数十年,出生入死作战不下数十次,先后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等政权,为北宋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官至枢密使、谥周武惠王。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北宋苏颂写下《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其一:内德方茂,徽音比姒超。诒谋二圣托,燕处两宫朝。功被人间满,神归帝所遥。巍巍光献策,万世配仁昭。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曹皇后陵前的石像生,也是我们这回参观北宋皇陵唯一看过的后陵石像生。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1995年重建的宫城是一座城内城,有东西南北四座神门。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他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达42年之久。整个北宋历经九位皇帝,共计167年,宋仁宗就占了四分之一。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史载,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逝世。同年十月,葬宋仁宗于永昭陵,修陵调集士兵4万余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绸绢250万匹。可谓耗糜庞巨,规模空前。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欧阳修曾作《永昭陵挽词》八首,挽词中再无当年朝堂之上的谏争之语,更无对帝陵耗靡庞巨的慨叹之言,有的只是哀伤沉痛的追悼,有的只是歌功颂德的追怀。挽词其一云:干戈不用臻无事,朝野多欢乐有年。便坐看挥飞白笔,侍臣新和柏梁篇。衣冠忽见藏原庙,箫鼓愁闻向洛川。寂寞秋风群玉殿,还同恍惚梦钧天。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宋仁宗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只有53岁。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将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他被历史学家称誉为“守成贤主”。他在位期间,著名历史人物有包拯、范仲淹、欧阳修等。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特别称道“嘉祐之治”。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宫城内进不去,大门紧锁。门前遗留的原石头构件,用铁框加以保护。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如今看来气势宏大的永昭陵,在宋代靖康建炎年间与其他北宋帝陵一样,遭金兵破坏,元代时地面建筑全部被毁。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每座神门外的两侧各有一座形式较小的建筑,称为阕庭。阕庭是一座不完整的建筑,东面的没有东角,西面的没有西角,“阕”者,“缺”也。阕庭正是表达了皇帝恭谦之意,如同大王自称为寡人一样。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前面看过几座北宋皇陵,永昭陵的石像生还是遵循规矩,几乎一样。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大胡子的番使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东西对称的石人13对、石羊2对、石虎2对、石马2对、石甪端、石朱雀、石象、石望柱各1对,这些满目沧桑的石像,历尽千年寒暑,阅尽人间风雨,依然不改昔日骄傲的风采。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甪端 "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生着马首、禽身、鹰爪、凤尾的瑞禽翱翔在3米多高的大石屏上,雄姿下云水翻卷,展翅处风雷激荡。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乳台,帝陵园的南端,原状为高大的方台,上建有雄伟的阙楼。《宋史·礼志二六》:“司天监详定山陵制度……乳台高一丈九尺,至南神门四十五步。”乳台是陵园外区的南门,雀台则是陵域的兆门。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南大门看整个陵区,呈南高北低之势。宽阔笔直的神道,穿过高大的雀台、乳台,穿过穆然耸立的石像生,直指宫城。雀台是陵区的第一道大门,乳台是第二道大门,神门是第三道大门,也是宫城的大门。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最南端,就是雀台。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雀台外,看乳台和宫门,就可以知道三方的关系。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东雀台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历经了近千年风雨沧桑,永昭陵地面建筑也早已荡然无存,仅余存坟丘和墓前神道的石像生。不过,仅从这些遗存之物观之,仅以神道两侧的两列石像生观之,永昭陵之宏大体量,亦足令后世观瞻者深沉震撼。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回看东面的石像生。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宋代王安石 《题永昭陵》:神阙澹朝晖,苍苍露未曦。龙车不可望,投老涕沾衣。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宋仁宗生母系李宸妃,被章献刘太后占为养子,史传“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原型,李宸妃儿子被占、悲伤早逝,时刘太后欲以普通妃子安葬,宰相吕夷简劝刘后说“你如果要想保全你们刘氏后族,就应该厚葬李宸妃。”刘后醒悟,以皇后礼安葬。仁宗年仅13岁登基,奉诏与皇太后刘皇后共同理政,此是宋朝开国第一次皇太后听政。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亲政后对外委曲求全,对辽夏岁供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对内首创纸币,设益州交子局;重礼教,封孔子46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世代延续。宋仁宗擅书法,飞白书为一绝。李约瑟指出,11至12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已达到世界的顶峰,当时的汴梁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此当为仁宗之功。
豫约金秋63·巩义北宋帝陵(永昭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