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约金秋59·偃师二里头遗址·中

标签:
二里头文化文化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夏商更迭,夏王朝自十四代王孔甲始,国势日衰,到第十七代王夏桀时,东方新崛起的商部落首领汤任用贤能,广施仁政,国力日强。后夏商战于鸣条,桀败走,商灭夏,代夏为商,夏王朝完成其历史使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商王朝登上历史舞台。

陶圈足簋
陶龟
龙山文化新砦期,祭祀品,新密新砦遗址出土
透底器
陶鼓形壶
龙形牙璋
用途:礼器
出土地点:1980年偃师二里头遗址M3出土
长48.1、中宽11.4厘米,全器由器身、柄、阑组成,造型精美,器型庞大,气势恢宏。阑部扉牙或表现张嘴的龙头及龙身。牙璋作为二里头文化典型的玉礼器之一,仅为高级贵族专用。

乳钉纹青铜爵
用途:酒礼器
出土地点: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KM7出土
高26.5、总长31.5厘米,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槽状长流,流折处有钉形短柱,腹部凸线列乳钉纹。其长流尖尾,清逸舒展,造型夸张,形态修长,极富美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爵”。


七孔玉刀
用途:礼器
出土地点: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KM7出土
长60.4-65、宽9.5厘米,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刀形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各有两组对称的扉牙;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形;刀背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七个圆孔。这是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珍品。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用途:礼器
出土地点:1984年偃师二里头遗址VIM11出土
此物出自高等级贵族墓葬。长16.5、宽8-11厘米,器身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呈四角钝圆,略呈亚腰形,两侧各有对称环纽。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无一松动脱落。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从两侧有对称的穿孔钮可见,穿缀系于主人胸前。

绿松石龙形器
用途:礼器
出土地点:2002年偃师二里头遗址VT15M3出土

一级大墓,二里头遗址宫殿区


绿松石串珠
前一篇:豫约金秋58·偃师二里头遗址·上
后一篇:豫约金秋60·偃师二里头遗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