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统楼院渠源浈书房院贾令镇川陕通衢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继续在祁县渠家大院游览。主院西侧有一条砖砌甬道,甬道北面是统楼院。与主院并肩而立,“三晋源”票号就设在这里。该票号是渠源浈在祁县独资经营的票号,开办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经历72年,1924年改为银号,1935年歇业,是经营时间较长的晋商“三大票号”之一。

离开渠家大院,我们来到位于祁县古城以北十里的贾令镇大街南口镇河楼。该楼共有4层。坐北向南,楼体通高约17m,建于高约70cm 的砖石台基之上。

按照记载,镇河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间重建,嘉靖年间重修。现存的镇河楼当是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重建之遗存,距今已近600年。

“三晋源”票号承兑汇款以信誉为先,保证顾客凭票到承汇地按时取款,除汇兑业务外也发行银票。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说的就是渠家“三晋源”票号的故事。

来到统楼院,顶层上依然有当年日军的碉堡。廊房内照样是晋商展厅。

旺财主家自然有钱,咱也要抱抱金元宝。


来到统楼院,顶层上依然有当年日军的碉堡。廊房内照样是晋商展厅。

旺财主家自然有钱,咱也要抱抱金元宝。

渠源浈选用学徒条件十分苛刻,不但要有头面人物引荐、找殷实铺保、考查祖宗三代是否清白,更要求学徒五官端正、皮肤白净、仪态得体,举止灵敏。言辞利口、应对谦恭。更出奇的是对脚的大小也有规定,号内备有一双专门用来试脚的铁鞋,根据掌柜脚的尺码铸成,试穿之后大小相宜才算合格。


票号柜台展示。



票号柜台展示。

通道天花板上的画,多色彩,很漂亮。
书房院位于大院的西南面,是一个三合院。院门为贴墙门楼,门墩石础上雕有书卷,香瓜,寓意为“书香门第”。锡在古文中多用作通假字“赐”,赐封之意。锡纯嘏出自《诗•小雅•宾之初筵》中的“锡尔纯嘏,子孙甚湛”。

书房院中,有“古城庙宇”“竞新学校”展厅。渠仁甫1909年出钱创办了祁县私立竞新小学校。自1919年至1937年的十八年中,他高薪聘请教员,免费培养学生,竞新小学校共毕业16个班约450名学生,共花费大洋八万多块(有说十万多块)。

因为抗倭和内战紧密相连,灾难累累,竞新学校再未复课。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渠仁甫先生将竞新学校旧址连同家业一并交给了国家。

书房院出入口

“介繁祉”出自《诗•周颂•雝》:“绥我眉寿,介以繁祉。”,多福的意思。这是渠家大院北院门的匾额。

北院相对于其他几个大院,占地较小。


书房院中,有“古城庙宇”“竞新学校”展厅。渠仁甫1909年出钱创办了祁县私立竞新小学校。自1919年至1937年的十八年中,

因为抗倭和内战紧密相连,灾难累累,竞新学校再未复课。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渠仁甫先生将竞新学校旧址连同家业一并交给了国家。

书房院出入口

“介繁祉”出自《诗•周颂•雝》:“绥我眉寿,介以繁祉。”,多福的意思。这是渠家大院北院门的匾额。

北院相对于其他几个大院,占地较小。

这里有“砖木石雕”“剪纸年画”等展厅。

离开渠家大院,我们来到位于祁县古城以北十里的贾令镇大街南口镇河楼。该楼共有4层。坐北向南,楼体通高约17m,建于高约70cm 的砖石台基之上。

按照记载,镇河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间重建,嘉靖年间重修。现存的镇河楼当是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重建之遗存,距今已近600年。

镇河楼四周,有18根明柱,底层有一砖砌而成拱形门洞。这一楼阁式建筑,在山西省内已不多见、
楼的第一层有砖砌拱门,门洞长8米,宽3米,南北贯通,古为行人车马的通道。基座内中空,自一米高的神坛底座以上到顶部设左右壁龛,据说龛内曾塑有“风调雨顺”四大天王。

镇河楼是为镇煞昌源河“河灾”而修建,顶部有“恩庇兆姓”匾,河水驯服,祁县便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镇河楼是为镇煞昌源河“河灾”而修建,顶部有“恩庇兆姓”匾,河水驯服,祁县便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贾令镇原是晋国祁大夫贾辛的宅院,后是南北商旅不绝的驿站,是“川陕角衢”的必经之地。楼建在五里长街的南端,称为“昭余胜景”。

基座上最底层周围22根立柱形成副阶,其中18根立柱位于外围,支撑基座出檐以及之上的平座柱脚。四个转角处的大角梁下,各设置一根立柱,以分担走廊楼板下传在大角梁上的负重。


楼顶为歇山式建筑,琉璃装饰,翼角层层上翘,斗拱整齐排列,整体感觉古朴雄伟,细部构件又玲珑剔透。顶楼上悬有大匾额一块,上书“川陕通衢”,颇为醒目。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七六:祁县·渠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