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调御丈夫辽代造像薄伽教藏殿二十四诸天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大同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矗立在4米余高的月台上。这里才是来华严寺的重点。
月台上,建有钟鼓亭。
登上台基,更能体会到大殿体量之大。当中只开三道板门,都为营造法式中壶门的样式,形制古朴,

这样的门,与我们才去过的善化寺的大雄宝殿一样。

华严寺大雄宝殿上的匾额“大雄宝殿”和“调御丈夫”,“大雄”和“调御丈夫”都是释迦摩尼佛的尊称。牌匾是明代原物,作者为明代总兵马林。


这样的门,与我们才去过的善化寺的大雄宝殿一样。

华严寺大雄宝殿上的匾额“大雄宝殿”和“调御丈夫”,“大雄”和“调御丈夫”都是释迦摩尼佛的尊称。牌匾是明代原物,作者为明代总兵马林。

外檐斗栱共五种,其中柱头为标准的五铺作双杪计心造,耍头为批竹昂式。虽然大殿是金代重建的,但很多地方还留有辽代的做法。比如阑额和普拍枋出头处不加装饰,而是垂直截取,沿袭了辽代旧制
。

大殿内不能拍照,只好在门口来几张。中央佛坛上是明代的五方佛。中间三尊木雕是宣德二年由寺僧了然禅师于北京所塑,边上两尊泥塑由姿宝和尚完成于景泰五年。



大殿内不能拍照,只好在门口来几张。中央佛坛上是明代的五方佛。中间三尊木雕是宣德二年由寺僧了然禅师于北京所塑,边上两尊泥塑由姿宝和尚完成于景泰五年。


大殿采用减柱加移柱的方式也是金代的典型做法,既节省了用料,又给两排金柱前后均留下了一间半的较大空间,便于观瞻与礼佛。

二十位天神肃立在砖台上,身体微微前倾,表示对佛的恭敬与虔诚。 诸天表情不一,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塑造十分精美,是一组绝妙的佛教艺术作品。因为彩塑的雕刻年代是明代,佛像的世俗化已基本完成,这些天神的形象已经完全拟人化了。原先闪耀在更古时代塑像身上的那种神性光辉消褪了,他们更像是世俗社会中的文臣武将和活生生的人类。



二十位天神肃立在砖台上,身体微微前倾,表示对佛的恭敬与虔诚。 诸天表情不一,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塑造十分精美,是一组绝妙的佛教艺术作品。因为彩塑的雕刻年代是明代,佛像的世俗化已基本完成,这些天神的形象已经完全拟人化了。原先闪耀在更古时代塑像身上的那种神性光辉消褪了,他们更像是世俗社会中的文臣武将和活生生的人类。


薄伽教藏殿,是下寺的重点,可惜我们错过了其中的绝美辽代造像,这里看看网络的,下回又去再补。

三世佛造像
供养菩萨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四一:大同·华严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