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普光明殿《药师十二大愿》《九品接引图》《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上华严寺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离开善化寺,步行来到华严寺,寺前广场哪叫一个大,有介绍说这是当地为恢复古城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打造彰显城市个性与独有文化魅力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集游客观光游览、市民休闲、宗教活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中心一座雕塑喷泉造型精美,构思巧妙,取材于大同博物馆馆藏文物“东汉陶连枝灯”。

广场上,风格独特的侍女灯面容祥和、体态端庄、构思巧妙、惟妙惟肖,不知参考了什么朝代的出土文物。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知道如此大投入,产出的效益如何。

华严寺的山门,一样关闭,进出都得走边门。该寺庙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大同就成为辽代五京之一,直至辽亡,历时八十一年。

进门,左右是高大的钟鼓楼。根据历史记录,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

山门殿之后视图

上华严寺占地面积二、三十亩,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另有山门、前殿及钟鼓亭、祖师堂、禅堂、云水堂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


历史上的华严寺虽赫赫有名,但历经千年苍桑,多次重建,但华严寺已与历史上的华严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虽分为前后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等配套建筑,但实际上只是现华严寺北路中院一个院子。2008年起,有关部门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经,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华严寺。普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前有抱厦,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这座建筑并非华严寺原有建筑,而是2009年修建的一座仿古建筑。

普光明殿前,北有药师殿,南为弥陀殿,弥陀殿和药师殿均属普光明殿的配殿,它们是按梁思成老先生80多年前拍的海会殿照片,以幸存的海会殿旧基为依据设计的,它们相对而立,是规格和式样完全一致的硬山顶建筑。来之前没有详细了解各殿状况,走进去也就没多少头绪了,看到这么新的塑像,感觉比较怪。药师殿主供“东方三圣”,中为药师如来佛,左为日光菩萨,右为月光菩萨。


广场上,风格独特的侍女灯面容祥和、体态端庄、构思巧妙、惟妙惟肖,不知参考了什么朝代的出土文物。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知道如此大投入,产出的效益如何。

华严寺的山门,一样关闭,进出都得走边门。该寺庙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大同就成为辽代五京之一,直至辽亡,历时八十一年。

进门,左右是高大的钟鼓楼。根据历史记录,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

山门殿之后视图

上华严寺占地面积二、三十亩,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另有山门、前殿及钟鼓亭、祖师堂、禅堂、云水堂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

华严寺坐西朝东,与我国传统寺庙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契丹民族原始信仰“好鬼拜日”,都是东向而拜,居住习俗也坐西朝东,因此,华严寺一反汉族寺庙坐北朝南的传统建置,这种建筑朝向一直沿习至今。

历史上的华严寺虽赫赫有名,但历经千年苍桑,多次重建,但华严寺已与历史上的华严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虽分为前后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等配套建筑,但实际上只是现华严寺北路中院一个院子。2008年起,有关部门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经,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华严寺。普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前有抱厦,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这座建筑并非华严寺原有建筑,而是2009年修建的一座仿古建筑。

普光明殿前,北有药师殿,南为弥陀殿,弥陀殿和药师殿均属普光明殿的配殿,它们是按梁思成老先生80多年前拍的海会殿照片,以幸存的海会殿旧基为依据设计的,它们相对而立,是规格和式样完全一致的硬山顶建筑。来之前没有详细了解各殿状况,走进去也就没多少头绪了,看到这么新的塑像,感觉比较怪。药师殿主供“东方三圣”,中为药师如来佛,左为日光菩萨,右为月光菩萨。

再穿过中轴线,到对面的弥陀殿。
环殿壁画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详述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过程。善财童子遍求法门要义,初参文殊师利菩萨,复游行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辗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善财五十三参”。




历代以来,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的偈赞与图画很多,如北宋杨杰的《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忠师的《五相知识颂》、惟白的《文殊指南图赞》等,都是佛教文学常用的题材。在寺院中,观世音菩萨像的左侧,有时也设置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于他历访名师的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菩萨而接受教化一事。因此,自古以来,善财童子即为佛子求法的典范。


来到这里,才算是原本的上华严寺山门。一看就是古色古香的。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四〇:大同·善化寺
后一篇:秋游晋北之四二:大同·华严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