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避暑(〇八)从江·金勾风雨桥

标签:
增盈村增盈风雨桥增盈大歌鼓楼式风雨桥桥梁建筑艺术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金勾风雨桥也是从江的国保单位,但位置更偏,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快18点了。一方面,对贵州这种山区小路的车速估计不足,另一方面是上午的行程走得慢了。
金勾风雨桥位于从江县往洞乡增盈村,这个村位于往洞镇北部,距镇区13公里,全村2个自然寨,两千多人,均为侗族,是往洞镇最大的一个村,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师飞坐标注明的这个地点有误,走到近前,我们看到的是省级文保的增盈风雨桥。

这座风雨桥,是清代雍正五年时修建的,1992年再次维修。

寨子里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参观,也跟过来凑热闹。

增盈风雨桥中间单桥墩,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桥顶有双龙。一看不是我们要去的金勾风雨桥,辨别方向,赶紧往回走。

增盈村有两条小河环寨而过,环境优美。全村有鼓楼2座,其中一座八角楼,一座六角楼。

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改变了这里曾经的面貌,使之更加宜人。

随着旅游交通的不断改善,增盈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百年侗寨逐步受到外界关注。

我们看到的第二座风雨桥,是新建不久的,双重檐,三塔顶,更加华贵。

增盈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民间称之为“增盈大歌”,与“小黄大歌”齐名,属于南侗歌寨;民居均是青瓦履顶的吊脚木楼;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六月六、秧节、新米节、斗牛会等。

增盈的这座鼓楼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建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之久,现在也是省保单位,因为赶时间,没有走到近前参观。

顺着河流,终于看到了金勾风雨桥,它靠着山边,而且没有宽大的道路到跟前,虽然是国保,好像没有得到优待,我们走的是田埂。


师飞坐标注明的这个地点有误,走到近前,我们看到的是省级文保的增盈风雨桥。

这座风雨桥,是清代雍正五年时修建的,1992年再次维修。

寨子里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参观,也跟过来凑热闹。

增盈风雨桥中间单桥墩,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桥顶有双龙。一看不是我们要去的金勾风雨桥,辨别方向,赶紧往回走。

增盈村有两条小河环寨而过,环境优美。全村有鼓楼2座,其中一座八角楼,一座六角楼。

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改变了这里曾经的面貌,使之更加宜人。

随着旅游交通的不断改善,增盈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百年侗寨逐步受到外界关注。

我们看到的第二座风雨桥,是新建不久的,双重檐,三塔顶,更加华贵。

增盈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民间称之为“增盈大歌”,与“小黄大歌”齐名,属于南侗歌寨;民居均是青瓦履顶的吊脚木楼;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六月六、秧节、新米节、斗牛会等。

增盈的这座鼓楼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建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之久,现在也是省保单位,因为赶时间,没有走到近前参观。

顺着河流,终于看到了金勾风雨桥,它靠着山边,而且没有宽大的道路到跟前,虽然是国保,好像没有得到优待,我们走的是田埂。

百度介绍说始建于清代光绪十年(1884),1992年重建,金勾风雨桥为村中三座花桥的最大的一座,花桥顶是五层结构,长度有四十米左右。但又有资料说这风雨桥与寨子里的鼓楼同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建造,前后相差两百多年,不知哪个准确。


金勾花桥是鼓楼式风雨桥的代表,桥屋上建有三座桥楼,中部为五层密檐四角攒尖顶的鼓楼造型,单楼冠斗拱结构,桥两端亦抬升为四角五层密檐歇山顶,其翼角起翘,泥塑鸟兽。